The life of Buddha depicted on 30 copper tooling frames displayed in the Dhammacakka Hall of Lower Perak Buddhist Association (PBHP), Teluk Intan, Malaysia
Music: Metta Chant by Imee Ooi 慈经 : 黄慧音
The life of Buddha depicted on 30 copper tooling frames displayed in the Dhammacakka Hall of Lower Perak Buddhist Association (PBHP), Teluk Intan, Malaysia
Music: Metta Chant by Imee Ooi 慈经 : 黄慧音
梵文相傳是梵天所傳下來的文字,梵文的字形有一定的軌則,而且是形音合一的文字,也可以說是諸佛菩薩護法龍天通用的文字,所以用梵文書寫咒語,本來就有不可思議的加持感應力。也比較容易感召護持佛法的天龍八部護法菩薩護持!
漢文書寫也是可以,但是更需要持咒加持過,才有很多護法擁護。至於佛號也是一樣的。
釋大寬 合十
|
|
佛教佛事的莊嚴與利益,真的是傳統方式所比不上的。尤其是傳統的哭喊,不但讓亡者難以安心,也影響到周遭的其他人,所以很多人看到辦喪事,都覺得很不吉祥,有人還怕被「沖」到呢!其實這些都是受到民俗信仰的影響之故。
印隆的媽媽在往生後,印隆就決定要將媽媽的告別式辦成法會共修的方式,讓所有親戚來共修。因為先慈有一位好友--張師姐,本身就是從事佛教禮儀佛事的工作,所以印隆就委託她幫忙。
這是告別式上的設計,非常莊嚴,讓大家一看都非常安心,也對佛教心生仰慕。
現場沒有吵雜的樂隊,只有莊嚴的梵唄與國樂。
看了許醫師的現身說法,其實癌症並不可怕的啊!
腦神經外科名醫許達夫目前已經幫一萬多位病患開過腦部手術,但是他自己卻被醫師宣佈罹患癌症活不過三年,七年過去了,仍然非常的健康,他還向氣功大師學了一套平甩功,他要分享抗癌結合中西醫的自然療法 .
Part 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e56OsD36bc&feature=related
Part I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onXzyvJprY&NR=1 (平甩功)
Part II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MotoFk9kTo&feature=related
「臨終備覽」– 每一個人一生一世一定要看的一本書
每一個人,無有例外,有生皆有死。即可知死亡非他人之功課,乃生而為人者,皆應探討之課題。無論出家、在家、學佛與否,皆應徹底了知死亡真相。以其於任一時空,吾人與周遭之親友,皆有可能面臨此問題。若能於生命正確認知,於佛法真實了解,自可勘破生死,坦然接受,視「死亡」為灑脫自在之生命藝術。
臨終備覽
http://www.muni-buddha.com.tw/CJG/03/ljbl/ljbl.htm
創造因緣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修養很好,人人都很敬重他,有一天,佛陀座下的弟子即請問道:「佛陀!這位年輕的比丘到底有何德行?為何有這麼多人對他如此禮敬、讚歎呢?」佛陀說:「這是來自於他的發心發願!」
佛陀說了一個故事:
過去有兩人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他們的生活非常貧苦。有一次,他們相約出門去找工作,其中一位發現家中的食物僅剩下一碗綠豆,這是他們唯一僅有的資糧,於是就帶著這碗綠豆出門。
當他們進城後,遇到一位辟支佛,他的行儀非常莊嚴,而且修行境界高深,來去自如。他們見到辟支佛非常歡喜,即彼此商量:「他能夠來去自在、威儀莊嚴,這一定是前世修來的福慧德行!」其中一位說:「過去生我們一定是沒有修福,所以現在這麼困苦。如今能遇到有修證的聖者,實在是很難得,我們要把握機會供養聖者。」
禪堂中死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只有守關的老禪師心中清楚,參加這次閉關的四十名法師今天已經到了最後一關——破生死關;生死觀亦稱情欲關,情欲不斷,生死難了。但願這些法師今天能不出意外,順利過關。
就在守關老禪師擔憂默禱中,門外傳來了陣陣爭吵聲,是禪堂外護關的師父與一名女子在爭吵,老禪師輕輕打開房門想勸阻爭吵,可就在這時,那名女子猛地推開了房門,突然一步闖進了禪堂,守關法師再想攔時已經遲了,隨著門響四十位破關的法師幾乎同時睜開了眼睛,他們被眼前的這位女子驚呆了,一位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是那樣的秀美、端莊、俏麗、輕盈,她的目光掃遍了每一位端坐的禪師,並報以淡雅溫柔的一笑,那攝人神魂的一瞥,那動人心魄的一笑,足以讓每一個見到她的人終生難忘。守關的老禪師恭敬地合掌相問:
“請問女施主進我禪堂,不知有何貴幹?”
“阿彌陀佛!得知眾位法師在此閉關,我特來供養每位法師僧鞋一雙,請老禪師慈悲,滿我心願。”
“既然如此,請施主將僧鞋留下,待出關之後老納替施主分發便是。 ”少女輕輕一搖頭,含笑答道:“我發願將每雙僧鞋親自為法師們穿上,請禪師慈悲,這樣既滿了我的心願,也滿了諸位法師的難言之願。
” 此時禪堂中四十位法師一聽少女要親自為自己穿上僧鞋,無不怦然心動,個個面露欣喜之色。
老禪師無奈地歎息一聲,合掌應道:“既是如此,施主請便。 ”少女輕移蓮步,依次為每一位法師躬身穿鞋,那姣美的笑臉,那柔軟的雙手,那阿娜的身姿,那沁人的幽香,使每個法師無不暗暗自慨:“能與此女相伴一日,死也足矣!”
佛法療心法「增進快樂」的效果,遠遠勝過金錢—阿含經故事選
身苦心不苦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郊外的一處山中,腳被飛來的碎石片刺傷流血,引起生理上極大的疼痛。但佛陀心中持續保持正知正念,默默地承受身體的痛苦,不起煩惱。
※ ※ ※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恆河下游北岸的跋耆國,住在設首婆羅山一處有野鹿出沒的樹林中。
玉琳國師傳
《第一章–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宜興磬山崇恩寺裡上上下下的師父,都在忙著準備歡迎大施主,那就是當朝的王宰相的小姐前來進香。
寺中裡裡外外都已灑掃得非常清潔,唯有在大雄寶殿管香火很勤快的年輕香燈師玉琳,今天倒反而懶惰起來了。
過去大雄寶殿的中央,都點著輝煌的大燭,玉琳怎麼今天早上把它吹熄了;香爐中一向都在焚燒著檀香,今天怎麼也沒有繚繞的煙氳;蒲團散亂的放著,昨日落下的灰塵還沒有掃除。
值日的糾察師來看了好幾次,都用好言勸慰玉琳,勸他把人人都瞻仰參拜的佛殿整理好。然而玉琳是慢吞吞的應著,始終沒有動手去做。大家都曉得玉琳是本寺住持天隱老和尚的第二個也是最得意的高足,看在他師父的面上,糾察師父也就原諒了他年輕人的性情。
玉琳的個性每人都曉得的,他安份守己,見人都是一團和氣,唯有對一些有權勢的人不肯低頭,對於一些名人要到寺院中來,他都是鄙視那忙著歡迎的人。他也曉得今天王宰相小姐要來,大家都忙著打掃環境預備歡迎,正因為別人那麼熱烈的忙,他才格外顯出對於此事的冷漠。
不過,玉琳終是一個很好說話的人,後來,違拗不過糾察師父的再三勸請,他已經答應不管他什麼人的來去,只要自己把應盡的責任盡了,因為打掃整理佛殿是他香燈師應負的責任。
關於佛曆
世界佛教友誼會于公元一九五0年,在錫蘭哥倫坡舉行第壹次會議,討論關于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年代,及出家、成道、涅槃年歲史實。因爲南傳與北傳佛教所記載的,各有差異,故作共同規定如下:
壹、佛陀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的五月月圓日;
貳、佛陀出家時是二十九歲,成道時是三十五歲;即公元前五八八年,五月月圓日夜睹明星悟道。
叁、佛陀說法四十五年,八十歲涅槃,即公元前五四三年,五月月圓日夜半入滅。
肆、佛曆是由佛陀涅槃時計算起。
什麼是唐卡?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唐卡(thang-ka)又名[孤唐],是藏傳佛教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
[唐]在藏文是[平坦、平原、清楚]的意思,而[孤]為[身體],引申為[佛神像],有尊敬之意。
簡言之,唐卡是一種平面藝術,內容以藏人所尊敬的佛菩薩為主要題材,無論構圖、色彩、線條,皆流露出清晰明亮的工筆風格。
一幅完整的唐卡,形式上類似漢地的掛軸畫,可懸掛、可收捲,不過它並不等同於繪畫,而是橫跨[繪畫]與[工藝]兩類範鑄;主要有筆繪、版畫、緙絲、剌繡、織錦、貼花六種樣式。
唐卡畫布的製作、唐卡的畫法〈圖文說明〉http://www.npm.gov.tw/dm/buddhist/c/c.htm
認識五方佛
故宮博物院
〈多媒體互動〉
【故宮博物院→佛經圖繪詳說→歡喜自在〈遊戲天地〉~認識五方佛】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同時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
今天,很多喜歡時尚或顯示個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們卻未必知道長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義:
根據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這種佛珠因為太長,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為108粒(密宗行者為110粒),中品為54粒,其餘有42粒、21粒、14粒及凈土宗的36粒、禪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的,表示聲聞之27聖賢;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經所說十四忍(三賢、十聖加正覺)。其餘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了攜帶方便,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他義。念珠是佛教的一種用物,是念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計數的工具,所以也稱“佛珠”或“數珠”。
通常用香木車成小圓粒,貫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瑪瑙製作的。一般的念珠粒數有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1080顆之分。據說,世間有很多煩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凈,所以念珠也稱“清心珠”。佛教所謂“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現代人們作為玩玉或藏玉,甚至作為一種時尚,雖不是信佛,也可將玉佛珠作為普通玉器藏玩,這樣不妨考慮選擇和田白玉或和田青玉佛珠,其質地細膩,油潤爽滑。翡翠料的佛珠雖然光澤漂亮,質地硬,可反覆的把玩天久容易“生毛”,失去原有神韻,故不如和田玉料的佛珠的越玩越“活”之優勢。佛珠的經常反覆把玩,使你手、腦、心並用,修身養性,有益健康,其樂自得。
http://big5.fjnet.com/gate/big5/blog.fjnet.com/kshyl/200912/t20091210_143253.html
化解冤家債主的冤孽,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靠世間的善事,就是要行善積德。行善積德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所謂「百善孝為先」,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就有善神保護,冤家債主不敢來報復他。還有就是常做佈施,心存善意為他人設想,這樣也會有善神保護,冤家債主也不會來報復。
不過這不是根本解決之道,冤家債主只是暫時不敢來報復,但經過幾次投胎轉世,如果不行善積德,沒有了福報,就沒有善神保護,宿世的冤家債主,就會利用機會來報復。
另外一種是累積佛門中的功德。學佛人若是皈依受戒,自然也有善神保護,冤家債主也不能來報復。但這還不究竟,還要他自己誠心懺悔過去的業障。學佛的人都知道有善惡報應,有種種業障,而學佛的初步,都會先懺悔自己的業障,甚至誦經、拜懺、持咒、念佛,這樣不僅冤家債主不會報復,還能化解冤孽,甚至超度對方,這就是佛法中的功德。
http://big5.fjnet.com/gate/big5/blog.fjnet.com/lychsh/200912/t20091204_142800.html
問:常淹死人的地方,怎樣避免再淹死人?
印光法師答:
然溺人之處,常有人溺,即所謂求「替死鬼」者。
當於其處,立一木標,上用極厚白洋鐵板,刻「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字要大,要看得遠,要能經久,可息此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