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法基礎 (8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佛法當中有假觀善、真空善、中道實相善。假觀善,世間上的一切都是假有,不離相對、無常、生滅、敗壞之相,佛法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是如夢、如幻、如泡、如影。世間上的善、惡都在相對中,很難有絕對的標準。例如在中國子女奉養父母乃是應有的孝道,但是在西方國家卻沒有那麼強的觀念。由於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對於善與惡的認定也不一樣,所以社會上對善、惡的標準不是絕對的,而是緣起性空,隨著因緣的改變而有不同。

  一般人對於「舊惡」──過去曾與自己結惡的人,始終是放不下,牢記在心中,一有機會就想藉機報仇。對於「惡人」──罪大惡極的人,更是嫉惡如仇,有善必賞,有惡必罰,認為做到如此,才是有正義感。然而,世間上所謂的好人、惡人,有時是不容易分辨的?譬如有的人表面上看是個好人,心裡卻充滿了貪瞋癡、嫉妒;有的人外表看去舉止、言辭粗率,不修邊幅,可是心地光明、坦蕩。如此看來,那一個是好人?那一個又是惡人?所以真正修菩薩行,這種嫉惡如仇的觀念就要轉過來。因為菩薩的心境,看到好人,即希望他能早日成佛;遇到惡人,就想辦法教導他,使他變成好人、賢人,乃至聖人。如地藏王菩薩的弘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就是菩薩的大慈悲心量。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虛雲老和尚十難四十八奇 -2

二十三奇  說服根源

 

辛亥革命,清帝遜位,各省逐僧毀寺,風動一時,那時滇省掌握新軍兵柄者是協統李根源,痛恨各方僧徒不守戒律,將親督兵赴諸山逐僧拆寺,又忖老和尚是一個窮和尚,怎麼這樣得民心?其中必有怪事,於是指名遞捕。各寺僧人逃避一空,雞足山中老和尚所住持之寺內有僧百餘人,個個惶恐,有勸老和尚暫避者。老和尚說:「你們想離開就離開,如屬業報,避也避不了,只有以身殉佛方是上策。」過數日,李根源果率兵入山,駐軍悉檀寺,毀金頂雞足大王銅像,及佛殿,諸天殿,老和尚以事急至此,乃獨自下山,到軍門,持名剌見李根源,守兵及閽者認識老和尚,叫他趕快逃走,不肯通報;老和尚不顧一切,逕入,見李根源正和前四川布政使趙藩坐在殿內,老和尚向前敬禮,李不顧;趙藩與老和尚是舊交,問老和尚到這裡來有什麼事?老和尚敬禮詳述一切。時根源怒形於色,厲聲問曰:「佛教何用有何益?」老和尚答:「聖人設教,總以濟世利民,語其初機,則為善去惡。從古政教並行,政以齊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為萬物之本,本得其正,萬物得以寧,而天下太平。」根源面色稍改,又問曰:「要這泥塑木雕作麼?空費錢財。」答:「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於法不張,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無敬畏,無惡不作,無作不惡,禍亂以成。即以世俗說,尼山塑聖,丁蘭刻木,中國各宗族祠堂,以及東西各國之銅像等,亦不過令人心有所皈,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議。說到究竟,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根源面略現笑容,叫左右拿茶點來。又問:「但是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許多怪事,實在是國家的廢物。」答:「和尚是通稱,有聖凡之別,不能因見少數不肖僧,而遂罪及全僧,豈因一二不肖秀才而罵孔子,就是你今天統領兵弁,雖然軍紀嚴明,但你能保證一一如你的正直麼?海不棄魚蝦,所以為大;佛法以性為海,無所不容,僧秉佛化,護持三寶,潛移默化,其用彌張,不一定全是廢物。」根源聽了這一段話,更覺歡喜,再談一會兒笑逐顏開,一會兒俯首向老和尚致敬;於是同進晚齋、秉燭深談,由因果分明,說到業網交織;由業果因緣,說到世界相續,眾生相續,言愈暢而理愈深。根源有時用溫言接應老和尚,有時以容貌禮敬老和尚,不覺喟然太息說:「佛法廣大如此,我已殺僧毀寺,罪業深重,奈何?奈何?」老和尚說:「這是一時的風氣,不是你一個人的過,只要以後極力保護,那就功德莫大。」根源極為歡喜,即移住祝聖寺,跟隨老和尚雜處眾僧中,蔬食數日,到八月四日山中忽大現金光,自山頂到山麓,草木都成黃金色。相傳山中有三種光;一是佛光二是銀光三是金光。佛光連年都有,銀光和金光,自開山以來只見過幾次。根源更為感動,執弟子禮,請老和尚為雞足山總主持,乃引兵去。後此四十年中,根源為法門外護,出力頗多,說教談禪,時有妙諦。我們知道李根源是中國政治上傑出人才,中國政治集團中有所謂「政學系」,即奉根源為領袖,支配中國政權幾及三十年之久,而根源因受老和尚之開示,智慧高人一等,故多年來息隱蘇州,不願直接參加政治舞台,加以一般不學無術之徒,每假藉其名義招搖撞騙,言功利不講信義,弄成中國政治被美國人評為「貪污無能」,俄國人驅使共匪竊據大陸。這都是由於違反佛教的意義和不恰李根源的心願所造成的後果。

 

二十四奇  八哥念佛

 

中華民國元年(歲次壬子七十三歲)老和尚在雲南組織佛教分會,是年在佛教會中有鄉人送來一個八哥鳥放生,該鳥已能說話,老和尚說皈依後教他念佛,即不吃葷,非常馴良,自知出入,日常念佛及觀音菩薩聖號,從未間斷。一日忽被老鷹掠去,飛在空中還是念佛。八哥鳥雖是異類,但能盡此報身,生死之際,不捨念佛,為什麼我們人還不如鳥呢?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虛雲老和尚十難四十八奇

  十難

  一難--生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七月三十日寅時誕生於福建省泉州府衙門內,那時他的父親在泉州府做官。他墮地後為一肉球,母大駭慟,以為今後沒有生兒子的希望,遂一氣壅死。家裏的人束手無策,問了許多飽經世變的老者,也都莫明其妙。大家認為這個怪胎,是不祥之兆。第二天準備把這個肉球丟棄了去。正在這個當兒,來了一個賣藥的老頭子,把肉球一刀破開來,是一個肥胖的男孩。大家哀痛之餘,不禁喜出望外,由庶母王氏撫育,然而生母命歸黃泉,一去不能覆返了。假如當年不是菩薩化身為賣藥的老頭兒,那有今日旋幹轉坤興亡繼絕的老和尚呢?這是老和尚的第一難。

  二難--饑寒雪掩

  老和尚是在清咸豐八年(一八五四年,十九歲)離家逃至福州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光陰過得真快,老和尚割愛辭親,不覺轉瞬就是二十多年。自忖道業沒有成就,終日隨風飄蕩,心生慚愧,於是發心禮五台山,以報父母劬勞之恩。清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四十三歲)七月初一日由浙江省普陀山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當時附香者,有遍真、秋凝、山遐、覺乘四位禪人。渡海後,每日行路不多,中間曾停湖州、蘇州、常州等處,四人都中途退轉,老和尚獨自向前拜去,至南京禮牛頭融祖塔、渡江、止浦口獅子山寺過年。次年由獅子山起香,從蘇北入河南省,經鳳陽、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陽白馬寺,曉行夜宿,風雨晦明,如是行,如是拜,一心念菩薩聖號,苦樂饑飽,毫不縈念。十二月至黃河鐵卸渡,過光武陵,初一住店,初二渡河,泊岸,天已晚,不敢行,四無人煙,僅路旁有一擺小攤的茅棚,也沒有人居住。老和尚就此歇足,趺坐而坐。夜來大雪漫漫,寒氣襲人。次晨舉目一望,已化為琉璃世界,雪深數尺,無路可行,過往無人,更不知去向。茅棚沒有遮欄,老和尚初則枯坐念佛,饑寒交迫,繼則蜷伏一角。雪愈大,寒愈甚,腹愈饑,奄奄一息,而正念不忘。一日、二日、三日,如是雪,如是寒,如是饑,漸漸入到昏迷狀態。初六午後雪止,稍微看見太陽影子,但已病倒不能興起。初七日來一乞丐,見老和尚病臥在雪堆中,不會說話,知道是凍傷了,將雪撥開,用圍棚的草烤火煮黃米粥,老和尚吃後,暖氣複生,不然,就會凍死雪中。這是老和尚的第二難。

  三難--痢疾待斃

  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四十五歲)正月初二日老和尚由洪福寺起拜香,抵懷慶府,城內小南海不許掛單留宿,不得已出城外宿路邊。是夜腹痛極劇烈,初四早繼續拜行,晚發冷病。初五起痢疾,每日仍勉強拜行。到十三日抵黃沙嶺,山頂只一破廟,沒有遮蔽,至此已不能行,歇下,不進飲食,日夜瀉數十次,起動無力,又無過往行人,只有暝目待斃而已。十五深夜見西邊牆下有人燃火,初疑心是匪徒,仔細一看,原來是文吉,心中大喜,呼文先生,文吉執火來照,對老和尚說:『大師父你怎麽還在這裏?』老和尚將經過情形一一告訴文吉。當晚文吉坐在老和尚身邊,又拿來一杯水給他吃,十六日文吉又將老和尚身上污穢衣服予以換洗,並給藥一杯。十七日病退,食黃米粥二碗,大汗,內外輕快,十八日病勢減輕不少。老和尚謝謝文吉說:『兩次危險,都蒙先生救濟,感恩不盡。』文吉說:『這是小事,不必掛齒!我看你從去臘到今,拜路不多,不知那年可拜到。你的身體又不好,決難進行,不必定拜,朝禮也是一樣。』老和尚答:『你的美意可感,但我出世不見母親,母為生我而死,父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辭官,而短命,昊天罔極,耿耿此心,已經數十年了。特此發願朝山,求菩薩加被,願我父母脫苦,早生淨土。任憑百難當前,非到聖境,死也不敢退願。』文吉說:『你誠孝心堅固,也算難得,我今回五台,也沒有甚麽急事,我願代你負行李,伴送行程,你只管前拜,輕累許多,心不二念。』老和尚說:『倘能這樣,你的功德無量,等我拜到五台,願以此功德,一半回向父母,早證菩提。一半奉送給你,以酬報救助之恩,好不好?』文吉說:『不敢當,你是孝思,我是順便,不必表謝。』文吉照應四日,病已大退。這是文殊菩薩第二次顯現,探視老和尚的心和救護老和尚的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側身西望常咨嗟

                                                                                          ~李白~

 

李太白認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那麼修持佛法應該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吧

因為佛法的在於我們無法做到真正的放下,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懺雲法師開示—八關齋戒儀軌

 

現在大家可以觀想在本師釋迦牟尼佛前受八關齋戒。諸位長期持八關齋戒的人請舉手....居士好多長期持八關齋戒哦!今天受了八關齋戒,晚上就不吃飯,就持午了。普通都說試試看、試試看,受八關齋戒受一天就試試看,感覺肚子不餓,身體反而輕鬆,這樣較好哦!這都是釋迦如來、我們本師,以大慈悲心、大智慧力給我們設的八關齋戒,太好太好!我最初都以為佛特別想了些叫我們困難的方法,叫我們為難,久了才知道這裡有甚深的道理在裡頭,於我們有莫大的利益,極好極好!大家受了之後常常體會,就知道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還能體會世尊的大慈大悲。

 

八關齋戒儀軌全文分四段落,第一是發願:這「八種長養法」就是八關齋戒,八關齋戒能長養我們菩提心,所以這八種叫做「長養法」。八關齋戒還有懺悔業障的意思,這裡體會我們在過午不食之下,好多些業障不發現,罪過不願意去作了,所以八關齋戒能懺除一切業障,不善業就是業障。八關齋戒能自利利人。

 

發願之後,接著正式受八關齋戒。先受八關齋戒的戒體,就是三皈依,在三皈依的時候得八關齋戒的戒體。至於八關齋戒的戒條,就是八關齋戒的戒相。先得了戒體,戒體所現的就是戒相,所以戒體在前。戒體好比是鏡子的玻璃本體,這個玻璃本體是金剛鑽石,是寶貝啊!就是我們本覺理體的體,依這個來求得戒體。然後就是八關齋戒戒相,我們清淨的、安詳的在那兒打佛七用功,沒殺盜淫妄的相,這不就是清淨的戒相嘛!龍天看見都尊重,世間人看見佛門弟子這樣也是尊重,諸佛歡喜。我們在那兒安詳拜佛、打坐、繞佛、念佛,這些戒相沒有殺、沒有盜、沒有妄語,以至於沒有飲酒、歌舞倡伎、香華鬘莊嚴其身........種種,這都是戒相。戒體是依著清淨本然、不生不滅的,我們這一念真如自性,要是念佛就叫自性彌陀,我們依這個至誠懇切來求受戒除違犯種種業障,把它戒住才好。我們開始受三皈求戒體。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論述邪淫 -- 情慾熾盛者必看

來源:戒邪淫網主站

作者:了凡弘法學會譯整

 

 

摘自《如何面對兩性關係》

 

  佛說:「人在這個世間,不冒犯他人的婦女,心也不思念邪僻的事情,因為這個緣故,可以得到五種善的果報。第一是不會損失金錢,第二是不會懼怕官府,第三是不會畏懼他人,第四是死後可以升天,得到天 上的玉女,做為自己的妻子。第五是從天上下生到世間,多是端正的婦女;今天見到有些人,長相端正美好,這都是他前世的宿命,不冒犯他人的妻女所得到的果報啊!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珠的意義
 

 

佛珠乃在凝聚精神方便修行之用,而修行法器的使用,
完全看修行人的心念而定。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辨佛、神

 

明辨佛神  引用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密宗基本禮儀

 

    金剛乘中最重要的就是依止上師,沒有上師,自己無論如何是無法成就、解脫的,因為這是真正想修習金剛乘、為眾生而想得到成就之行者所學之一切法所不能缺少的前行法。密乘許多經典都不斷提及並且強調,上師是如此的重要,因此在談到金剛乘應有的儀規時,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如何承事上師及依止上師的方法了。

 

  有些學人並不把這些規矩放在心中,如此做法只會讓自己和別人都漂流在苦海中,尤其是修習金剛乘的學人,更會因此而墮落金剛地獄,不可不慎。

 

  有關依止上師的方法,最重要的觀念是視上師與佛無二無別,把上師視為佛,那麼自己將得到佛的加持;而在親近和承事上師、承受法教時,則有下列的規矩應加恪守(篇幅有限,不及詳載),而且放諸四海而皆准,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則即是“對上師或仁波切所有應有的禮節關鍵就在於發自內心的尊敬”: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amituofohouse.org/viewthread.php?tid=604&extra=page%3D2

往生極樂的資糧和工具
 
律航法師著述
 
——台北法華寺 三月五日 演講——


諸位善知識,今天奉家師慈老的面諭,與諸位結緣,並請師父印證,特拈出這個題目。我們由某處往某處,必須預備資糧和交通工具,今想前往西方十萬億程的極樂世界,怎可不預備資糧和工具呢?但這種資糧,不是黃金美鈔;所需的工具,也不是飛機車船。究竟是些甚麼呢?是信願行三資糧和念佛的方法: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入世應用的聖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我很歡喜把這一本佛教入世應用的聖經——《佛說八大人覺經》,介紹給諸位大眾。

 

佛陀住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有一天在法會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請問佛陀道:「佛陀!在六和敬的僧團中,忘記自私,忘記小我,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對眾生要絕對慈悲,絕對仁愛,這也是我們知道的,但是,佛陀!在家學道的信徒很多,出家而接近社會做弘法利生的弟子也很多,關於他們如何求得覺悟,進入涅槃,懇求佛陀指導開示!」

 

佛陀慈祥的微笑著,很歡喜的回答道:

「阿那律!你所說的是實在的話,你所問的是學大人(菩薩)的問題,我為你說八大人覺,可於晝夜,至心誦念,……」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持五戒有二十五護戒善神說明表

(參閱三藏法數)

 

《灌頂經》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設衛其身,在人左右,守於空宅門戶之上,使萬事吉祥也。

 

觀此表可知,人能好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衛談左右,自然災消福至,一切吉祥。又何必痴痴然,到處乞神問卜,捨近求遠耶?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勸發菩提心文白話淺譯

 

清 省庵法師述

         法宣法師白話譯

不肖愚下凡夫僧實賢,泣血稽顙懺悔頂禮,哀告現前大眾,及當世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唯願慈悲,稍加聽察我微渺之言。我曾經聽聞:進入佛道的要門,以發心為首;修行最緊急的要務,以立願居先。誓願如果建立,則眾生可度;菩提心若是發起,則佛道堪成。如果不發廣大的菩提心、建立堅固的誓願,則縱使經過塵沙劫,依然還在輪迴;雖然也有從事修行,總是徒勞辛苦!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佛與180條做人的道理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聽到說要發菩提心,請問要如何發菩提心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請看:

 

勸發菩提心文

 

http://www.muni-buddha.com.tw/CJG/03/勸發菩提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鳴菩薩行化事蹟

2009/11/26 05:22

西元二世紀初,馬鳴菩薩(Bodhisattva Asvaghosa)誕生於西印度的婆羅門家族,後移居中印度舍衛國婆枳多。父為盧伽,母為瞿那。   

馬鳴菩薩年輕時,初於中印度學習外道,他擁有超凡的智慧,辯才無礙,知識淵博,為當代之大智者,也是聲名遠播的外道論師,曾經與諸多沙門或外道進行激烈的法義辯論,每次都獲勝利,以致最後沒有任何人敢於接受他的挑戰。   

當時北印度有一位長老,稱為「脅尊者」(梵語:波栗濕縛Parsva,又作波奢,意譯「脅」。「脅尊者」由昔業故,在母胎中,六十餘年。既生之後,鬚髮皓白,厭惡五欲,不樂居家,年垂八十捨家染衣,往就尊者佛陀密多,自誓曰: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斷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脫,終不以脅而至於席。勤修苦行,精進勇猛,未曾以脅至地而臥,綿歷三歲,學通三藏,斷三界欲,得三明智,時人敬仰,即號為「脅比丘」。而後世人則尊稱為:禪宗西天第十祖),已證得阿羅漢果。   

長老「脅」有鑒於當時諸道亂興,魔邪競扇,於佛正法毀謗不停,時常憂心正法不能久住人間,就入於三昧,定中觀察而知:中印度有一位出家外道(即後來的 馬鳴菩薩),世智聰辯,善通論議,應堪任出家為比丘,廣宣道化,開悟眾生。   於是,長老脅即以神力乘虛而至中天竺,住在一間寺院。

他很奇怪地發現:寺院裡竟然沒有一人敢敲擊用來報時的鐘。就問諸比丘:「您們怎麼不依法敲擊寺院的鐘來報時呢?」。答言:「長老您從遠地來,有所不知也。本國有一位出家外道善能論議,宣令全國諸佛門弟子眾,若其不能與他論議者,不得公然敲擊寺鐘而受人供養,是故不敢打鐘。」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 金 缽

2009/11/25 18:15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