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典故事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龍樹菩薩「偷心」的故事

   偉大的佛學家龍樹,他曾全身赤裸地生活,僅有的家當就是一個缽,但他可能是世上最偉大的天才。他有無以倫比的才智,地位崇高的帝王、後妃及著名的哲學家都是他的學生。

   有位王后非常崇敬他,當龍樹到該國時,她特地打造了一個鑲滿鑽石的金缽。

   當龍樹到皇宮托缽乞食時,王后對他說:“你要先答應我一件事。”

 

   龍樹問:“我全身光溜溜,只有一個缽,你想要什麼?”

 

   王后答:“我只要一個缽,就這樣。”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造塔禮拜脫猴身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弟子是阿羅漢,名叫作須曼。有一回佛剃了頭髮,就叫須曼將剃下來的髮拿到印度西北部的罽賓國去。這一位阿羅漢遵行佛的指示,就到罽賓國的山林裏面造了塔,並把佛的髮供在塔里面。後來有五百位阿羅漢來到那裡用功修行,常常去禮拜佛塔。

   在那山裡同時也有五百隻猴子。牠們看到有人在那裡造了塔,又看到人們在那裡禮拜,這五百隻猴子就隨著仿效,從山下搬來泥土石頭,也造了一個塔,又在塔上豎了根木杆,學著用香花供養禮拜塔。

   有一天,山水忽然暴漲,這五百隻猴子全被山水給淹死了。死了以後,立刻生到忉利天上享受天福。這些初來到忉利天的天人就憶想,我們前世有什麼功德,為什麼來此享天福呢?天人一想,原來自己前世生作猴子,因為模仿阿羅漢造塔、禮拜,所以得了生天的果報。

   這五百位天人為報答這五百隻猴子的恩,於是拿了香花來到五百隻猴子的死屍處,散落其上。這時候有五百位婆羅門看到那麼多天人,身體魁偉放光,身相非常殊妙,但是他們為什麼拿著花供養猴子的死屍呢?於是上前去請問天人,天人也就如實地回答了,並且告訴他們:「你們邪知邪見的修行了這麼久也沒有成就,不如這五百隻猴子能造塔禮拜有功德。這是什麼原因呢?不如我們一起到靈鷲山去拜見佛,請佛為我們開示吧!」

   五百天人於是領著五百婆羅門到了靈鷲山來禮佛,並向佛請問:「我們曾經造過什麼罪,而得到了猴子的果報呢?」

   佛說:「久遠久遠以前,有五百婆羅門在山裡面修行。同時也有一位佛教的年輕比丘,他想在山裡造一個精舍,於是從山下搬來泥土和石頭。

   「這五百婆羅門看到這位比丘身強力壯,非常矯健,心裡非常嫉妒,就譭謗他說:『這一個佛教徒比丘往來如飛,像只猴子似的。』

   「後來山裡面河水暴漲,這五百位婆羅門統統被水淹死了。死掉後第二生就作了猴子,也就是這五百隻猴子,而那一位年輕的比丘,就是釋迦牟尼佛。」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貪心的小豹

貪心的小豹

   佛陀的僧團中,有一群剛出家的年輕比丘,他們原本是僑薩羅國中貴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時生活富裕又可以隨心所欲;後來聽到佛陀講經說法,一時感動就相邀一起出家,加入佛陀的僧團。

   可是,他們在僧團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就開始心浮氣躁,因為他們已習慣於花花世界的多彩多姿,過不慣嚴謹清淨的修行生活。他們的欲念蠢蠢欲動,常聚在一起談論過去的種種,譬如在某地有個紅粉知己,或到那裡玩過等等。

   他們的言行影響了其他修行人的道念,佛陀看在眼裡,心中明白,於是有一天,告訴侍者阿難:「阿難啊!你去把新出家的比丘們集合起來,我有話對他們說。」

   阿難明白佛陀的心意──不只那群新出家的比丘需要警惕,受到影響的比丘們也需要;於是召集所有比丘一起來聽佛陀教誨。

   大眾到齊後,佛陀說:「新出家的比丘們!你們是否還掛念著世俗的欲樂呢?」年輕比丘們很慚愧地垂下頭。

去貪就簡 珍惜現有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象

圖片來自網路

善妒的國王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調好自己的心

證嚴法師說故事

   佛經上有一則故事──

   在古遠時代,摩伽陀國有一位國王飼養了一些象。象群中,有一頭象長得很特殊,全身白皙,毛又柔細光滑。

   後來,國王將這頭象交給一位馴象師照顧。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情墮婦鼻中蟲 

佛典故事 【為情墮鼻中婦鼻中蟲】

    過去有一位優婆塞,持戒嚴謹,精進不懈。

    有一天,這位優婆塞生了重病,群醫皆束手無策。

    眼見優婆塞已命若懸絲,他的妻子非常地悲慟,依依不捨地對優婆塞說:「我們夫妻多年,一向感情和睦,現在你被病苦折磨,命在旦夕,而我只能眼睜睜地看你受苦,卻無法為你分擔,減輕痛苦。再說,假如你真的走了,留下我和兒子孤苦零丁,無依無靠,教我們怎麼活下去呢?」

    優婆塞聽了,心如刀割,倍增愛戀,不忍之情油然而生,面對此刻的生離死別,內心更是萬般難捨。無奈大限已到,由於優婆塞對妻子的情執太過深重,死後神識便附在妻子的鼻子裡,化作一隻小蟲。而妻子見優婆塞已撒手人寰,便放聲嚎啕大哭,悲不可抑。

    正在此時,有一位已得道證果的比丘從這裡經過,以神通力得知優婆塞持戒修行、精進不懈,本該生天享福,但因臨終時起了一念愛心,墮入畜生道,附在婦人的鼻中,便想藉此因緣度化他。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供佛齋僧法會   

蜜漿供佛得度

    從前,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度眾時,許多敬仰佛陀慈悲、威德和想尋求人生意義的人,都紛紛來到祇桓林。當時,有一位長者,希望能就近供養佛陀、親近佛陀,於是想在祇桓林中,買一塊地建造房子。但是,祇桓林中的地都已被須達長者給買走了,沒有任何剩餘的空地。

    於是,這位長者就想了一個方法,準備甘甜可口的茶水,在祇桓林的入口處供養一切過路的行人,因為佛陀每天都會出來托缽化緣,如果能因此而供養到佛陀,即是無上的大福報。

    因此,長者很用心地取來純淨的水,並且用種種上好的蜜及麵粉來作各式各樣的米漿,供養所有來往於祇桓林的人們。時間輾轉,經過三個月後,佛陀終於經過此地,並且接受長者至誠的供養蜜漿。由此因緣,長者在壽終正寢之後,便往生天道,住七寶宮殿,具大威德力,享有種種珍寶及眾多家眷,但其仍然不忘記要供養佛陀,要聽聞佛陀的教法,於是乘著天寶宮殿,來到人間供養佛陀。佛陀為天人宣說法要,天人因而證得須陀洹果。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門看板   

 

齋僧獲福

    佛陀時代,有一位長者子,年紀很小時便失去了雙親,一切都必須自食其力,所以生活非常地窮困與孤苦。一天,他聽人說,如果能至誠供養三寶,死後便能往生忉利天,過著非常快樂的日子,不再有人世間的苦難。

    長者子心中不禁湧上一股喜悅,於是積極地打聽,究竟要準備多少財物才能供養佛陀及僧眾?一打聽下,需要三十兩金,長者子心中很難過,因為自己不曉得要如何去籌措這一大筆錢?但他並未因此氣餒,一想到自己此生的遭遇,便下定決心,即使再苦也要湊足三十兩金子來供養。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ldgT4e7VSo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牛斷三命  

一牛斷三命

    佛住世時,弗加沙王由於讀誦了《十二因緣經》,體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樂,原來是煩惱的根本。於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佈將王位傳給太子。之後,便自行剃髮出家,發心追隨佛陀修行。

    這天,他前往王舍城托缽乞食,沒想到在城門中被一頭剛生產的母牛觸牴而死。牛主人認為這隻母牛是不祥之物,心生恐懼,便將牛轉賣給他人。買主牽著母牛到河邊喝水時,卻被母牛從背後以角攻擊致死。買主的兒子非常氣憤,立刻將母牛殺了,並把牛肉拿到巿場上賣。當時,有一位鄉下人非常喜歡吃牛頭,便買了牛頭並用扁擔擔回家。在離家約一里多的路上,他把牛頭掛在樹枝上,坐在樹下休息。過了一會兒,牛頭因繩子忽然斷裂而落下,牛角正好刺入鄉下人的頭中,此人當場死亡。

    聽到這頭母牛一日之間連殺三人的消息,與弗加沙王非常友好的瓶沙王感到十分奇異,便帶領群臣來到佛前,恭敬頂禮後請示:「世尊,有一頭母牛,一天當中連殺三人,是什麼樣的因緣,而有如此的果報?請佛慈悲開示。」佛告訴瓶沙王說:「罪報有其原因,並非只是今生所看到的結果。」瓶沙王至誠祈請佛陀開示其因。

    於是佛陀娓娓道來:「過去世時,有三個商人一同到他國經商。有一次,寄住在一位獨自居住的老婦家中。寄宿本應付食宿費,但這三個商人見老婦無人照應,便存心賴帳,於是趁其外出時離開。老婦回家後發現商人們不在,便去詢問鄰居,才知他們已偷偷離去。老婦心有不甘,非常氣憤地追了出去,直到精疲力竭,才追到這三個偷跑的商人。老婦生氣地責備他們,並要求商人償付食宿費。但是,這三人不但不肯認帳,反而還說:「你這貪心的老婦,我們已付過帳,你怎麼還來討錢?」 說完,便對老婦又打又罵。老婦勢單力孤,既心有不甘又莫可奈何,於是詛咒商人們:「我只是一個窮困無依的老人家,你們竟然忍心欺負、打罵我!我老了,也沒有力氣向你們討回公道,但你們加諸於我身上的種種惡行,我絕對不會原諒。我發誓,下輩子只要再相遇,一定會殺了你們,即使你們已修行成道,也要取你們的性命,才肯罷休。」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婆羅門尋子記

   佛陀時代,有位婆羅門,年邁得子。對於這位獨生子,婆羅門甚是愛憐,照顧得無微不至,一心希望聰慧的兒子繼承家業,光宗耀祖。可惜好景不常,這孩子在七歲時因病驟逝。老婆羅門傷心欲絕,連續數日都伏在孩子的屍身上痛哭,最後因難以承受而暈厥,當蘇醒時,親友們都勸他要將獨子安葬,但老婆羅門萬般不舍,親友們只好不顧他的阻止,合力將往生的獨子埋於城外。

   晝夜思念愛子的婆羅門,一日突然心生一計,‘我這樣哭泣流淚也無法喚回孩子的生命呀!不如趁現在前往閻羅王所,向閻羅王乞回兒子的性命吧!’心意已決的婆羅門不顧親人的勸阻,齋戒沐浴後就動身前往獄所。

   婆羅門一路上馬不停蹄,拚命趕路,逢人便問如何才能到達獄所。行經數千里路之後,來到一座深山中,好不容易遇到一群梵志,婆羅門趕忙趨前問道:‘各位耆德啊!您們可知如何到達獄所嗎?我的兒子聰明伶俐,不幸卻在幾天前被病魔奪走了生命。我希望能趕到閻王所,向閻王乞回兒命。’梵志們聽到他的要求,悲湣地回答:‘大德呀!閻王獄所不是活著的人所能到達的地方。不過,如果您執意要去,向此西行四百里有一條大河,河中的城是諸天仙行經人間停宿的地方。再過幾天閻王將經過那座城,您只要嚴守淨戒,必能如願見到閻王!’老婆羅門謝過他們的指點,又開始千里迢迢的路程。

   歷經千辛萬苦後,老婆羅門終於如願抵達目的地。閻王被老婆羅門的誠心所感動,便要守門人帶婆羅門入城。一見到閻王,婆羅門立即跪下,叩頭如搗,涕淚悲泣地哀求閻王:‘閻王!我年邁得子,本來希望此孩兒能繼承家業,無奈他才年滿七歲便因病往生。懇求大王,發慈悲心,把兒子還給我吧!’閻王聽了婆羅門的要求,含笑指著東邊說:‘你的兒子現在在東園玩耍,如果他願意,你就可以帶他回去!’婆羅門聽後欣喜至極,立刻直朝東園奔去。

   東園裏花果茂盛,流泉潺潺,孩童的嬉笑聲此起彼落。婆羅門抵達東園,一眼就看見昔日的獨子,正在林間與玩伴們嬉戲。於是馬上沖過去,抱住男孩說道:‘我因為思念你的緣故,每天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著,你難道不想念父母嗎?’不料這男孩用力推開老婆羅門,並正色說:‘你這不明世理的愚癡老翁,我只是暫時寄住在你家,所以被稱為你的兒子。現在我在這裏已另有父母,你還是打消妄想,早點回去吧!’說完就轉身離開,留下老婆羅門滿臉驚愕,悵然離去。

   滿懷悲痛的老婆羅門,心想:曾聽人說佛陀有大智慧,無事不知曉,相信他必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於是他繼續動身前往舍衛城的祇園精舍,到了精舍,婆羅門恭敬地頂禮佛陀後問說:‘世尊!我在閻王的獄所見到我已死去的兒子。我原本滿心歡喜地希望帶孩子回家,沒想到兒子恩斷義絕,非但說他自己只是寄住我家,還訶斥我為愚癡老翁。佛陀啊!究竟是什麼原因,竟使我兒子不顧父子之情呢?’

   佛陀聽完老婆羅門的陳述後,開示道:‘你真的是愚迷無知啊!一個人來到世上,只是暫時的因緣聚合,故有夫妻、父子之名。這樣的關係就如同寄居一處的旅人們般,不久便會離散,展開各自的旅程。眾生因為迷惑,將非我當做我,將非我擁有,妄認為我所擁有,因而沉淪於永無止盡的生死輪回當中,始終無法認清真實的自己!而有智慧的人能夠滅除恩愛的欲求,精進修行,達到生死永脫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自在。’婆羅門聽了佛陀的開示,頓時心開意解,即請求佛陀允許他出家修行。佛陀慈悲答應,才說完‘善來比丘’,婆羅門的鬚髮立刻自然落下,身上的衣服也化成袈裟,成為一位威儀具足的比丘。這位比丘專注思惟佛陀的開示,不一會兒即斷除所有煩惱,成就阿羅漢的果位。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典故事] 真正的富貴

出自《雜譬喻經卷十》

    佛陀入涅槃五百餘年之後,在古印度地區有一位國王,修學佛法非常精進,並且還以最好的飲食供養出家眾。在他所供養的出家眾當中,就有一位已經不受生死輪迴、解脫自在、得知宿命的阿羅漢聖者。

    距離不遠的地方,還有另一個國家,該國的國王,也以各種美食供養當時印度的婆羅門修行人。這位國王用金玉珠寶和綵綢流蘇,製作了五百支傘形的精緻寶幢,極其珍貴華麗,但是卻沒有人會舞弄這種寶幢。於是,國王慎重地宣布:凡是有人具有耍舞這種大寶幢的技藝,就要送一支這種珍貴無比的寶幢給他。

    當時,遠方許多國家中的貧苦百姓們,都聽到了這個消息,競相走告。其中有五百位窮人從各地匯集至一處,共同切磋了舞弄把耍這種寶幢的各種技巧,然後邀約一起出發,要到該國去獻藝,以領取價值不菲的寶幢,希望從此大富大貴。

    當他們一路辛苦地走到半途,盤纏、糧食即將用盡,恐怕無法到達目的地了。

    其中一位同伴建議說:「聽說這附近有一個國王,供養許多的出家人,我們不如先到那裡去,假裝跟著出家,等吃、住都不成問題了,再想辦法到另外那個國家去賺取寶幢。」

    大家一致贊同,於是便前往到那位已證阿羅漢的比丘處,要求出家。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典故事~紫金缽

    從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他有很深的禪定功夫。有一天,皇帝送他一個紫金缽。他心裡非常高興歡喜,於是對缽起了貪愛。

    由於他禪定功夫已經到達無念的境界,只要一入定,任何人都找不到他。

    一日,他陽壽將盡了,閰羅王就派了二個小鬼來找他,可是任他們東尋西找,就是找不到!

    二個小鬼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去找土地公幫忙,土地公對小鬼說:「金碧峰已經入定了,你們是沒辦法找到他的。」

    二個小鬼央求土地公為他們想個法子,否則不知如何向閰王交差?土地公想一想說:「金碧峰他什麼都不愛,就愛他的紫金缽,如果你們想辦法找到他的紫金缽,輕輕地彈三下,他自然就會出定。」

    於是,二個小鬼東找西找,找到了紫金缽,輕輕地彈了三下。當紫金缽一響,
果然!金碧峰出定了!說:「是誰呀!在碰我的紫金缽。」小鬼就說:「你的陽壽盡了,現在請你到閰王爺那裡報到。」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AvYsLMiW7g&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ZhZ4J4r3LY&feature=related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n0G2zdBRdE

摘要:

        茉莉公主出生在好的有正見的家族中,降生時還有茉莉花、雨同行, ­使得她成為道德高尚、完美無缺的人。由於過去世她修了許多大功德 ­,使得她七歲時就證得了須陀洹...

        茉莉公主的前生故事..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65HmTpALzk

摘要:

茉莉公主降生時天下及膝的茉莉花雨者 茉莉公主平時喜歡做大布施,因為她善良、心寬,所以她一直都覺得 ­做善事可以讓她身心舒服,無論誰接近她,都能感受到她的善良,因 ­為她能讓靠近她的人,跟著舒心和幸福,不管她生為世人或是天人, ­都是喜歡經常布施的人,因此就會得到五種果報~長壽、膚色潔白、 ­幸福、名聲和飛黃騰達....

茉莉公主誕生時...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EGX6ZsoWx4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dPwqlEAVqA

如來出現在這世間的大事因緣,就是為了啟發人們的佛知見、佛性。

21:10 火宅的故事

37:30 富商之子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路吉力的故事

翻譯者: 護法法師(尼泊爾籍)(依巴利文翻譯)

 

雖誦千句偈,若無義理者,不如一句偈,聞已得寂靜。」 【千品(101)

 

  這偈法句是佛陀在給孤獨園時,對達路吉力說的:

  有一次,許多人坐船出海去玩,很不幸船在大海中觸礁,船底破個洞,海水漏進船裡。海裡的大魚、烏龜等順勢侵入船中,吞噬船難中沉溺的人。唯一倖存的達路吉力緊抓住一塊浮木,飄流到彼岸,在蘇巴勒格柏德納村子上岸。此時,達路吉力連遮身的衣物也沒有了,他在叢林裡找些樹葉樹皮圍裹身軀,又撿了一個骷髏當做缽,進入村子乞食。村子裡的人看見他這副模樣,都認為「阿羅漢」應當就是如此,以為看到阿羅漢會得到幸運,所以非常尊敬他,五體投地禮拜他。

  達路吉力暗地裡想:「倘若我不是穿著樹皮,且捧著骷髏當做缽,必定沒有人會如此禮敬我。」然而,很多人稱呼他「阿羅漢!阿羅漢!」因此,他彷彿也以為自己就是所謂的阿羅漢了。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柏達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若欲誨他,應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實最難。」

【自己品 ATTAVAGGO(159)


  偈是佛陀住在給孤獨園時,為柏達尼格笛撒尊者所說的法句。故事的緣起是這樣的:

  柏達尼格笛撒在佛陀那裡學習了靜坐的方法,就帶領五百比丘到森林裡結夏安居。

  他常常教導比丘們:「我們在佛陀的面前學得了靜坐的方法,要精進不放逸地好好修習。」說了以後,他就逕自回房倒身便睡。

  比丘們努力精進,初夜經行至將近中夜,才回房休息。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典故事~~~五通梵志

    從前印度有一位修得五種神通的梵志,人人都稱他為「五通梵志」,他很善於說法,常常感動天女來散花,天龍八部來護法,連閻羅王也來聽法。

    有一天閻羅王聽法後,卻在一旁哭泣,梵志就過去安慰他,並且問他為什麼在哭?

    閻羅王說:「法師!您雖然善說法要,但是尚未得到漏盡通,生死還未了,幾天之後,就會和我一樣墮到地獄道來。」

    梵志聽了大驚,請求閻羅王告訴他如何才能解脫,閻羅王說:「我也沒辦法,但是您可以去請教釋迦牟尼佛,他可以救您。」

    於是梵志拿了兩瓶花來供佛,佛陀看見他一進來,便說:「梵志,放下!」

    於是他放下右手拿的花,佛陀又說:「梵志,放下!」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