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法基礎 (8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為了指出別人的缺點 可以說惡語嗎

作者:達真堪布    文章來源:大圓滿法網站

   

    問:為了指出別人的缺點可以說惡語嗎?

    答:說別人不愛聽的話,說別人的缺點和不足,這都是惡語。你讓他傷心,讓他生氣,他所做的善根就會被摧毀,這就等於你摧毀了他的善根。這個罪過非常嚴重。所以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說別人的缺點和毛病。

    有的人說:“我是為了他好”。如果你真是為他好,也得看看,你有沒有調伏他的能力?你們之間有沒有這個緣分?你得看好!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們之間沒有這個緣分,你卻說他的缺點,不但不能讓他改正,反而還會讓他生氣、煩惱。

    如果你明明知道是這樣的結果還要這樣做,那就有一定的罪過。因為你發心不正確,將來要感受果報的。在因果面前誰也躲不了!所以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傷害他人。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觀修無常 

    佛經上說: [三界有如秋天的雲彩-變化莫測]

    在西藏,秋天的天空變化很大,很快.非常無常,很不穩定,正如我們眼前所擁有的一切,皆是無常,變化迅速、不安定。

    我們簡單地說一下: 我一定會死;為什麼呢? 首先,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能長生不死的,我們自歷史中可看到許多有大能力、大智慧的人也都時候到了就離開人世,沒有例外,所以我們也必定會死,即便科技再發達,仍不免一死!不止人類如此,連外在的宇宙萬物,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來世或因果輪回,一樣要面對這一切、一樣是要受報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無常中安住此心有備而去呢?經論上告訴我們應以思惟「三根本、九因相」來建立信念;所謂三根本就是三種必然發生的定律,而九因相即每種必然的定律中,又分別有三個理由,呈現出人決定在面對生死無常時所應有的信念,也在每一刹那中變滅消失。

    其次凡有為法必是無常變滅的,我們的肉體也是有為法,也會因無常而消失、死亡。

    第三,由於我們的壽命是一刹那、一刹那在衰竭、改變當中,所以它只會越來越減少,最後終必歸於死亡。死無定期,我們不知何時會死

    為什麼呢? 第一,因為我們的壽命沒有一定,不像北俱盧洲的人壽命固定是一千年,在千歲的壽命之中,不會意外死亡。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2XIDYOj_W0&feature=share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再比喻說,十方諸佛,悲愍憐惜眾生,像慈母想念兒女,「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若為人兒女者,棄父母不顧,浪遊他方,慈母雖日思夜念,­又有什麼作用呢?「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倘若兒女思念母親,也像慈母憶念子女一樣,舐犢情深,別說今生,縱使經歷多劫,也不會失散分離。以慈母喻佛­,子女喻眾生,佛是眾生大慈悲父,超過世間父母千萬億倍,常憐念眾生,眾生常不領情,不肯念佛,故不相見。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假若眾生心,能真切的憶佛、念佛,或現前今生,或臨終,或將來必定可以見佛,親近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離佛不遠,就靠憶佛念佛,不必借用他法,自然破迷啟悟,心開見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又比喻說,好像香店作香賣香的地方,進入其間,久受熏習,自­然身有香氣,常憶佛念佛,以佛之法身香、智慧香莊嚴我們身心,便可轉凡成聖,這就叫作「香光莊嚴」。香光莊嚴就是念佛法門的名稱。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

8/29(三)欣逢『大勢至菩薩』聖誕。

《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

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

得無上之力,

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

免受邪魔所害。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亡人非常關注自己的前途 索達吉堪布

    臨終時如果不能依靠自力解脫,也可以通過他人的助念而獲得解脫。

    中陰身的心識非常聰明。有些經論中說,中陰身的心識比活著時敏銳九倍,能覺察到他人非常微細的心念,對周圍發生的事件一清二楚。

    中陰身的心識領悟力也很強,如果給活人念經,他們不一定能聽得懂經文的意義,可是中陰身卻很容易領悟經文的意義。

    而且在中陰的關鍵時刻,亡人非常關注自己的前途,他們的心比較容易專注在善法上。因此,如果有他人的助念和引導,處於中陰階段的亡人很容易獲得解脫。對亡人的幫助非常有必要,今後大家要儘量以佛法來利益亡人。

——摘自索達吉堪布《藏傳淨土法》第62課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煩惱都是庸人自擾

 

一個心理學家做了個實驗:

讓幾個人把未來七天的煩惱寫下來,

投入箱子,三週之後打開,

結果發現,九成的煩惱並未真正發生;

又讓他們把現在的煩惱寫下來,

投入箱子,三週之後打開,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佈施是自己發財之道  

布施,是自己發財之道;
持戒,是自己平安之道;
 
忍辱,是自己做人之道;
 
精進,是自己成功之道;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為自殺者書寫牌位】

海濤法師開示:

    不但要為自殺者寫超薦牌位,且要為自殺者的怨魂另外書寫書寫一張,這樣才能解冤釋結。

【如】王大明自殺了,就要書寫超薦牌位「王大明」一張,「王大明之怨魂」一張。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2條佛言使女子言辭清淨,氣質優美

2010年04月29日 來源:互聯網 編輯:惟華

【本站所有文章來源於互聯網僅作為同修們學習參考之用】

http://www.ptsfjw.com/hcy/show.asp?id=1395

 

    佛陀住世的時候,有少女名叫寶女,特到佛陀之處,請問如何修養品格及說話時的態度,怎樣才能使言辭清淨。佛告寶女,有以下所列諸法,可以使少女言辭清淨,氣質改變,態度優美一切如意,常生快樂:

1. 羞慚:

    一個女孩子,要常常有羞得臉紅,慚愧惶悚的樣子,才不會為人所厭惡。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月吉祥月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U1POz-1qpk

    八關齋戒內容如下︰「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離花香瓔珞香油塗身,離高勝床上坐及作倡伎樂故往觀聽,離非時食(過午不食)」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77修心要培養歡喜心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世杜松欽巴

【歷代噶瑪巴大寶法王的心要口訣—第一世噶瑪巴杜松欽巴】
第一世噶瑪巴-杜松欽巴(Düsum Khyenpa 1110-1193)
     首先,讓不安定的心安定;
     中間,讓安定的心穩固;
     最後,讓穩固的心發揮功用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0606五公寺過去七佛塔2

屏東五公寺:過去七佛塔

過去七佛

釋迦牟尼佛

毗盧尸佛

尸棄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孫佛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具備七種德行

 

    海濤法師在日本大阪弘法時,指出要具足玉皇大帝的福報,除了要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還要具備七種德行:

 

1.孝順父母(禮拜或迴向)。

2.尊敬師長(學校的老師或是出家人要從內心尊敬)。

3.講話柔軟(罵人滿地黃金掉、損福報或稱火燒功德林)。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從信佛到貞觀之治

深刻的烙印,特殊的關系

 唐太宗的少年時代,佛教的影響已經廣泛地滲入到各階層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李氏這個大貴族家庭也不例外。公元六0六年,九歲的李世民患目疾,他的父親李淵曾親自到長安草堂寺拜佛,以求保佑。李世民疾愈後,李淵即造石佛一尊,送入寺內供奉。這些在李世民的心靈裡留下深刻的烙印,後來他始終念念不忘兒時的這段經歷,曾親自撰詩讚頌草堂寺祖師鸠摩羅什,表達對前代高僧的崇敬和追念。

共法鼓而同宣,與梵音而俱遠

 唐太宗俱足“信、願、行”,他繼位後,立即宣布廢止限制佛教發展的詔令,開始“度僧立寺,廣事弘持”,為佛教振興頗費心血。貞觀三年,為報母恩,捨舊宅通義宮為尼寺,以後又陸續修建了不少佛寺。同年下令恢復隋朝設在大興善寺的譯場,命印度和尚波頗主持譯經。中國沙門十九人助譯,命大臣房玄齡、杜正倫、蕭累等監護勘定,此外,太宗又在宮廷內外大興佛事,或為超度祖先和陣亡將士孤魂,或因風雨失時,命僧尼誦經行道。事後都要大量布施。並先後為皇後六宮授戒。貞觀六年。太宗詔請華嚴宗初杜順進宮。下殿親迎。賜號“帝心”。宮廷上下對杜順禮敬如佛。諸葛長青:弘揚佛法功德無量......

 禮敬玄奘,相見恨晚

 貞觀十九年正月初七日,玄奘大師由印度求法歸來,抵在長安。太宗與之“談敘時俗。從卯到酉(早上五時到晚七時)不覺時延”。玄奘條陳所需優給。甚至對大功臣尉遲敬德的愛子窺基。也應玄奘的請求,特賜其出家。跟隨玄奘學佛譯經。窺基由被迫出家到最終成為玄奘的得意門生。並和玄奘一起創立了唯識宗。太宗以法師德業淵博,儀表絕倫,因此想請法師還俗來當宰相,被奘師婉拒。因此太宗皇帝對學佛出家更為景仰,讚歎道:“出家者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伽藍菩薩

7月1日星期日 伽藍菩薩(伽藍護法)聖誕

    關公在我國民間信仰裡,雖然被視為一般的神祇,但其實為『皈依佛法之大護法』,其所做所為,必定以『佛法』為依歸,信奉者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行正道,才能真正得到『伽藍尊者』(關公)的護佑。

    關公曾是密宗本尊馬頭明王之眷屬紅面獄主,又稱紅司命主;也曾示現過藏地護法“尚論多傑東都”等很多護法形象。

    此菩薩於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即已是一位成就極大的大士了。往昔他曾同釋迦佛一起發願:一者將作為護法而一者將作為眾生怙主,⋯⋯守護及振興佛法。示現護法形相時將護持一切實修實證的佛陀弟子,為其驅除一切魔障遠離身心,並護佑一切眾生滿足其願望(善願),而速成佛道。

    伽藍菩薩 曾經是一位忠義兩全、誓死如歸、豪氣干雲的大將軍,最後為人所害,因執著深切,死後未得解脫,幸遇禪師開示,當下反觀,體悟心性,千百年來,含恨未解之冤,頓時冰銷雲散。即發願擁護佛法,鎮伏魔軍,當下即成護法菩薩,為中國佛教界中的伽藍菩薩。

https://www.facebook.com/lifetvtaichung#!/photo.php?fbid=319009321525559&set=a.192696037490222.44093.187719941321165&type=1&theater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H5CdKXhCU8

摘要:

在《地藏經:較量佈施功德緣品》中,地藏菩薩代眾生向佛陀啟問教言:「佈施等善業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十生受福,也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的人,是什麼原因?」。

    佛陀於是講述了以謙和、恭敬、隨喜的發心、佈施供養、修補塔寺、娤理經典等等善業的功德,並說:「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

    善法的圓滿,必須具備「前行」的發心,「正行」的善業,與結行「迴向」,稱為三殊勝...


       「回向」的殊勝如同手拿蠟燭,去引燃其他的燈,不但燈燭本身的亮度不弱,反而和其他燭火光光相照,而更為光明、明亮。所以回向不會使自身功德減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因此善業功德也更為深遠...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G1dQH1a3EQ

摘要:

    在《大般涅槃經》中,佛陀說:「不食肉、不飲酒,五辛葷物悉不食之,是故其身無有臭穢,常為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養尊重讚嘆。」


    飲食有影響身心的作用,佛弟子除了不食肉類之外,在植物類的食物中,也有五種食物不宜食用,名為「五辛」,五辛是指「大蒜」、「韭菜」,以及「興渠」、「蔥」、「薤】等三種蔥類,三種蔥類以現代名稱而言,即是:「洋蔥」-經典中的「興渠」;「青蔥」-經典中的「蔥」;「火蔥」又名蕗蕎、小蒜,在日本稱「良京」-經典中的「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OjJcY6sGlY

 

    從追求快樂、遠離痛苦的角度而言,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所以讓我們好好想一想,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我們的敵人?可能都是因為我們自己缺乏尊重和體諒所造成的。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