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法基礎 (8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十二因緣

圖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ongjay1204#!/photo.php?fbid=362133393874963&set=a.231737416914562.59854.100002349157256&type=1&theater

北傳佛教說一切有部

俱舍論》及其註釋[12]繼承《大毘婆沙論》而確立的按三世二重因果釋義的十二因緣:

1.  無明,過去世煩惱帶來的,蒙蔽了真如本性,所以叫無明。

2.  行,過去世身口意造作的一切善業或者不善業,其中包括身行、口行、心行。

3.  識,其中包括六種: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13]

4.  名色,名即是心,指心只有名相而無形質;色指身體,指托胎後至第五個七日,身體各部分如手腳等都已形成。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二因緣

圖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ongjay1204#!/photo.php?fbid=362133393874963&set=a.231737416914562.59854.100002349157256&type=1&theater

南傳佛教闡述

引述達摩難陀長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

1.  緣於「無明[2](貪、嗔、癡等煩惱)而產生「[3][4](造作諸業)。

2.  緣於「行」(造作諸業)而產生「[5](業識)。

3.  緣於「識」(業識)而產生「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

4.  緣於「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而產生「六入」( 眼、耳、鼻、舌、身、意)。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二因緣

圖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ongjay1204#!/photo.php?fbid=362133393874963&set=a.231737416914562.59854.100002349157256&type=1&theater

 

十二因緣 簡述

    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梵文Nidāna),佛教重要理論之一,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緣相隨,三世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迴大海,而不能得以出離[1]

【簡述】

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簡述如下: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二因緣

圖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ongjay1204#!/photo.php?fbid=2455422441221&set=a.2438284052772.67533.1721903305&type=1&theater

 

大乘佛教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面的幾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指的就是這十二因緣。

    從深層次的禪定中觀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十二因緣也只是空相而已,因此也可以說沒有無明,也沒有老死,在這一層次上,既然它們不存在,也就無所謂去窮盡或者消滅它們了。

 

出自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81%E4%BA%8C%E5%9B%A0%E7%BC%98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菩薩轉經輪

自度度人沒有時間的先後,是同一件事,沒有互相衝突之處 太虛大師 

    佛法不離真俗二諦,真諦即出世間的大智慧,俗諦即普渡眾生!

    自度度人沒有時間的先後,是同一件事,沒有互相衝突之處。

    所以如果沒有出世間的大智慧就不能普渡眾生,

    如果不普渡眾生就不能夠出世間。

    因此唯有自利利他的大乘才是我們佛弟子需好好依循及實修實證的。

http://tw.myblog.yahoo.com/chingming-temple/article?mid=2940&prev=2944&next=2937&l=f&fid=8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持咒的目地 明珠仁波切開示

    修法持咒的目的,即是防護自心免於繼續造惡,並能不斷長養慈悲心與菩提心。由於能防護自心,因而能逐步淨除業障;由於能長養慈悲心與菩提心,因而能累積廣大的福德資糧,此種殊勝的力量即是所謂的「法力」。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功德天與黑女  聖嚴法師

    先從一故事來說起。我們中國人,遇到家境困難,生活無著,或是生意不景氣,就去求財神。

    在印度,就是敬奉功德天—如供天儀軌所說的“南無第一威德成就眾事大功德天”,求功德天恩賜財富。

    故事就這樣發生了:有人家道衰落,就供養功德天,早晚都誠意地禮拜。一直供養到兩年,居然得到了功德天的感應。那天,聽見有人推門進來,一看正是功德天。窮人急忙起來,以最虔敬而歡喜的心情去迎接。

    功德天是一位美麗的女郎,可是當她將坐下時,外面又有人推門。窮人忙著去看時,這回來的,卻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郎。窮人阻止她進來,可是那位黑女郎,卻一定要進來,同時說:“功德天是我姐姐,我是她的妹妹「黑女」,我們姐妹是從來不曾分離的。你請她,即使不請我,我也非來不可。姐姐來賜與財富,我是來銷散財物的,你見過有積聚財物而不散失的嗎?

    這一故事說明了世上的一切財富,都是無常的。得來是那樣艱難!可是結果是不能不散失,而且又散失得那麼容易。所以我們學佛的,財富不可強求;如散失了,也不必過分的懊喪,因為這是遲早要散失的。反而應該注意:財富應怎樣得來,得來了應怎樣處理,才不致讓它無意義地消散了。

http://tw.myblog.yahoo.com/chingming-temple/article?mid=2972&prev=2977&next=2966&l=f&fid=8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要務,發心為首

    在開始實修任何大乘教法時,最重要的是觀察一己的發心與動機是否為菩提心。菩提心的對象是如父母般的眾生。

     為什麼說眾生就像父母一般呢?這是因為我們無始以來在輪迴中漂流無量劫,在生生死死的洪流中,在受胎的四種方式。卵生、胎生、濕生與化生—其中除了化生不需仰仗父母親外,其他的方式一定是藉由父母親賜與我們生命的。而這些眾生在作我們父母親的時候,除了賜與我們珍貴的人身寶外,同時也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提供我們最好的衣食、護佑及教育等一切所需,對我們實有難以言喻的恩德。

    累劫父母們心裡想要的是安樂。哪怕是一點點的食物,也希望是好的食物;所不想要的是痛苦——即便如星星之火觸身的痛苦也不想經歷。但是安樂之因是善行,沒有善行之因便不可能有安樂之果;痛苦之因是惡行,不棄捨惡行之因便不可能有遠離痛苦之果。累劫父母們雖希冀安樂卻沒有種下善行之因,畏懼痛苦沒有捨棄惡行之業。這種對離苦得樂之道一無所悉的昏昧情形,就好像一個沒有眼睛的人,獨自無依地走失在廣大的荒漠中一般,茫然地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由於過去無數生以來所累積福德善因的緣故,我們現在得到暇滿的人身寶。我們要留意的是,一般的身體不能夠稱為人身寶。唯有正確地依佛法來做實修的人身才可稱之為人身寶,否則,只能稱之為普遍人的身體。此殊勝的暇滿人身寶,就好像黎明時的星星一般地稀少。因為唯有仰仗暇滿人身寶我們才有機會證得佛果,其他的身體不論是天、龍、干達婆、地獄、餓鬼、畜生等都不能夠證得佛果。因此之故,現在我們得到殊勝人身寶的時候,一定要痛下決心,正確地實修正法。

    我們大家都是佛弟子,只追求自己的快樂而漠視他人利益不是佛弟子應有的行徑,因此我們應當趨入殊勝的大乘菩提道。所謂的大乘,並不是因為自己身體非常高大,或所住的房子非常的寬廣,才被稱為大乘。大乘之所以被稱為大乘是因為行者在因地修行時心量非常地廣大,所以得到果位成熟時,威德與成就也自然地極為殊勝。

    譬如在無量的諸佛菩薩眾中,蓮花生大士、觀世音、阿彌陀佛等,衪們的攝受力與加持力特別地強大。就所有佛菩薩而言,衪們證得佛果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但是由於這幾尊佛菩薩的大悲、大願有不共殊勝之處,因此利益眾生的時候就自然地顯現出超勝的力量來。譬如在一塊肥沃的土壤上撒下種子,將來果實當然會長得非常地碩大甜美;如果土地只是普普通通的話,將來所結的果實也是普普通通的。因此,在實修之初,具有廣大的心量是極為重要的。

http://tw.myblog.yahoo.com/chingming-temple/article?mid=3162&prev=3167&next=3154&l=f&fid=8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嗔心的嚴重過失 索達吉堪布

    《大智度論》雲:“嗔為毒之根,嗔滅一切善,殺嗔諸佛贊,殺嗔則無憂。”這個偈頌很好。有位前輩大德收集了一百多個好教證,這一句也在其中,當時我記到筆記本上了。它的意思是說,嗔恨如毒,是一切惡的根源,能摧滅一切善法,有誰能殺掉嗔恨,則為諸佛所贊,他自己也會快樂安逸。可是有些人,該殺的嗔恨不殺,不該殺的眾生、金剛道友,卻惡狠狠地嚷著:“我要殺了你!”但殺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有時候一直想著害別人,自己到頭來會不會犧牲了也很難說。

    對一個大乘行人來講,嗔恨是最可怕的心態。如果被嗔恨心所轉,就會導致“摧毀千劫之資”的下場。

    《入行論》雲:“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一剎那的嗔恨心,便能摧毀一千劫所積累的布施眾生、供養佛陀等福德。不過,有些人嗔恨起來不是一剎那,而是好幾天。他們心裡的積怨,就如冬天的冰一樣消不下去,就像毒蛇一樣時時散發毒氣。因此,我們一定要修習對治方法,否則,一旦受到危害生起了嗔心,自相續的眾多功德就會被摧毀。

    在這個世間上,一怒之下釀成悲劇的,可謂比比皆是。2005年,遼寧撫順有一則新聞:一個23歲的姑娘駕駛奔馳進入一小區,在路過修車攤位時撞倒一輛自行車,自己的車被刮了。姑娘很生氣,下車要求50多歲的修車師傅賠償。老師傅據理力爭,說責任主要在她。姑娘更生氣了,推搡著老師傅,非要讓他賠錢。老師傅揮手阻攔,碰巧弄髒了她的名牌衣服。姑娘不依不饒,說車的事再說,先賠3000塊衣服錢,並打電話叫來父母。

    她的父母,就住在對面的貴族社區。過來以後,父親氣勢洶洶,掄起打氣桶朝老師傅的頭上砸去,老師傅頓時頭破血流。母親則站在一旁,破口大罵那些為老師傅說話的圍觀者。女兒好像沒事一樣,一直坐在開著空調的車裡,得意洋洋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老師傅不斷哀求,但那個父親讓他必須賠錢。老師傅憤怒了,掙扎著從地上爬起來說:“好,我賠,我去拿錢。”然後他回到貧民區的家裡。回來的時候,從懷裡掏出的不是鈔票,而是一把利刃。他先向那個父親捅了三刀,又捅了那個母親兩刀,最後把嚇傻了的女兒拽下車來,也捅了數刀。母親和女兒當場死亡,父親傷勢嚴重,胃、腸、肝臟破裂。後來老師傅自首,被判了死刑。

    這起血案其實只源於一件小事,當時的報紙有許多評論,包括對教育、對人心,但寶貴的生命被憤怒葬送了,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若沒有正知正念攝持,一時的嗔恨,不說摧毀多生累世的善根,當下還會引發不明智的行為。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度母心咒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373720274#!/photo.php?fbid=353189684768528&set=a.188259924594839.48810.100002324972857&type=1&theater

 

度母常於白天及晚上不斷地救度所有的眾生

 

每尊度母的作用和祈請方式都不太一樣,

實修每尊度母也都各有不一樣的功德。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0無法自我控制心念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蓮花3

 

如何發起殊勝的菩提心

( 1)培養利益眾生的心態(2)誓願成佛的心態

    關於利益眾生的心態,阿底峽尊者所講的與寂天菩薩所說的有些不同,阿底峽尊者是以因果七要義的方式來利益眾生,減少自私自利行為,我簡單說明一下:

(一)要認一切眾生為母:為什麼呢? 就理論上說,佛教徒相信有三世-今生、前世及來世,也相信因果,當我們結束前世的存在來此世受生時,除了地獄與無色界的眾生是自然化生,不需要母親以外,其餘的眾生都需要有母親才能得到生命,而我們又有數不清的前世,賴無數次的受生才有軀體,所以必有數不清的母親,而且這個母親也必定是有生命的眾生才能生我們,由此推知,凡有生命的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母親。所以對這數不清的眾生,我們應認他們為我們的母親。

(二)要知恩:要知道這些如母的眾生,當她們做我們的母親時,對我們的恩德:她們辛勤養育、親切照顧,給我們最好吃的、最好穿的,以最好的行為對待我們。在我們剛生下來還不知是否能存活時,母親就毫無條件的全力養育我們。在座的各位女士都當過母親,知道自己是怎麼疼愛小孩的,大家有經驗,就應更能瞭解這一點。但是,在這方面,我們仍需多教一些,因為在這個濁世裏,眾生愈來愈不知道母恩,把媽媽的恩德忘得一乾二淨,不知道母親曾為我們付出多少,這些都是現代教育的缺失,使大家以自私自利的心態對待人、事、物。相反的,在比較落後的地方,母親並無法完善的照顧小孩,但小孩對母親的感情卻非常重、非常好、非常尊敬,不像物質較好的地方,母親用那麼好的條件養小孩,但小孩對母親卻不那麼認同,常聽到有殺父母的事,所以這方面,我們要多提一下,多講一些,要知道母親在生、養我們時,為我們付出的辛勤、親切與慈愛,永生都不能忘記。

(三)要感恩:在內心發起感恩之心,怎麼感恩呢? 就世間法來說,母親老了要養她、安慰她,過世後要紀念! 有些人,在父母年老或過世後,不但不懷感恩心,反而想著要怎樣怎樣才能獲得家產,或為了取得家產,表面上假裝對他們好,這些心態都是令人失望的。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1864_調整大小

 

DSC01856_調整大小

1.一個高腳供杯放入寶石後加水〈寶石顏色不拘〉

2.水中佛放入更小的淺供杯中〈水中佛的漆不耐水,請勿直接將佛像放入水中〉

 

DSC01861_調整大小

寶石〈顏色不拘〉加水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弘一大師1  

在佛法上,有下列數事,要居士謹記!弘一大師開示

 

    在佛法上,有下列數事,要居士謹記!」弘公深沉而嚴肅地說:「第一、做一個佛弟子,不能在形式上接受了皈依儀式,便算完了!當你作為佛教的宏揚人以後,你的人格必先經過自我洗滌一番;過去的,譬如昨日死;以後,猶如今日生-直心是『道』!嬰行居士,請在任何情況下深深記牢,不要為習慣所欺,作欺心、欺人,矇蔽良心的事;人做端正了,才是學佛的開始

    第二、受過三皈,雖未受五戒,但要行持五戒。因為學佛,便是根本的『淨心』行為;淨心的方法,便是『持戒』,如若不持戒而學佛,去佛便路遙了。因此,盼望居士先從少分戒行開始律己,如居士者,不妨先從『邪淫戒、偷盜戒、殺生戒、……』持起,然後再擴及『妄語戒、飲酒戒(豐嗜酒)。』在世間唯一難行的,不是殺生戒,也不是邪淫戒,而是妄語戒;有許多無辜的災禍,不幸的糾紛,與悲慘的遭遇,都從『妄語』而來。說到『妄語』,唯一能制持它底功夫,便是一顆誠心。對人對事的恭敬,不掉以輕心!

    第三、要試圖放寬心量,包容世間的醜惡。人家讚美我,我心生歡喜,但不為歡喜激動;也許這歡樂之後,便是悲傷。人家辱罵我,我不加辯白,讓時間去考驗對方,如果在那種時空下,須要表白,最多也只能表白一次;對第二次,便會形成口舌的紛爭……。」

    「世間的形形色色,我們所愛的,所憎的,所苦的,所怕的,所憤的,所悲傷的,乃至令人難以忍受的煩燥、感受、接觸,我們要學著試圖包容:它們來了,我們淡然處之,它們從我們身邊滑過,我們也不可幸災樂禍。人生,便是一場既悲且喜的過程,但中間沒有一件事足以任人們輕視;世間每一個動機,每一種事物形態,不管強者、弱者、女人、小孩,他們的心靈感受,都會發生不可想像的力量,原因是他們既是生物,自然有情感,有情感便有動力,有動力,便可毀滅事物,也可成就事物。

    復次,他們也有聖賢的情操,企圖被尊重、被崇愛、被同情;但唯有一點,不願被欺騙,不願被蒙蔽;因此,他們那顆形式上是驕傲的心,在實質上,便是赤子之心。你欺騙一個小孩,如被他發現了,他小腦筋裡,將永遠拂不掉你醜惡的影子,即使你在神聖,再被人謳歌頌揚,也不能獲得孩子的愛。當孩子的時代,沒有名利觀念,不曉得什麼是利害,他只知道『愛』。你對他一百件好,有一件欠誠心,欠情感,他一旦發覺,一切便完了!在佛法修持上,是善不抵惡的;在世間的名器上,是功不抵罪的……。」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年1月19日香港與覺光長老02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總綱領就是十善業道

    大乘八萬、小乘三千,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這個數字是確實有的,不是隨便說的,不是形容詞。可是它的總綱領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在小乘展開就是三千威儀,在大乘展開就是八萬四千細行。比儒家說得詳細,儒家是周禮三百,儀禮三千,都是大聖大賢在日常生活當中為我們所示現的。

出自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com/play/02/37/0/7186

 

十善業:《佛學常見辭彙》所列內容分別是: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八關齋戒

如法依止善知識有八種利益

我們如法依止善知識後,會有八種利益:

一、近得佛位。

二、令諸佛歡喜。

三、魔與惡友不能加害。

四、一切煩惱惡行自然而遮止。

五、地道功德輾轉增長。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年2月20日雲林大悲林

入佛堂拜佛或繞佛者,當得五種福德

 

佛言凡入佛堂拜佛或繞佛者,當得五種福德:

一、後世得端正色好;

二、得好音色;

三、得生天上;

四、得生王侯家;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華山禮拜地藏王菩薩印

 

  

禮佛三拜的意義

禮佛三拜的意義在於:
一、折伏驕慢心;
二、見賢思齊;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年9月9日敲鐘

圖片:湛明法師拍攝

幽冥鐘的起源及故事

    擊幽冥鐘特別能利益冥界,相傳梁武帝時,國師昔誌公禪師曾借梁武帝道眼,讓他見到地獄的苦相。

    梁武帝於是問誌公禪師,如何止息地獄眾生的苦痛。誌公禪師告訴梁武帝,「唯聞鐘聲,其苦暫息」,因而梁武帝詔告天下寺院,「凡擊鐘,以舒徐其聲」。

    所以凡寺必有鐘,所有的佛事均以音聲為引領,因此佛門法器以大鐘為第一。所謂「以其發瞶振聾,啟人天之耳目,通幽徹顯,實惡趣之救援。」

    《增一阿含經》云:「若打鐘時,願一切惡道諸苦,並皆停止。若聞鐘聲,及佛經咒,得除五百億劫生死重罪。是以故建置洪鐘,因時撞擊,俾有識者,隨所聞聲夤緣覺悟。蓋諸眾生,皆以貪欲痴恚乃至三途苦趣,凡聞鐘聲,盡息苦具,脫幽出厄」。

http://tw.myblog.yahoo.com/jw!r5xXF4GBHx5T4N196wVt0Hsy/article?mid=173&prev=174&next=171&l=f&fid=16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字大明咒 頂果

沒有一個咒語比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更殊勝

頂果欽哲法王

節選自《證悟者的心要寶藏》

作者:頂果欽哲法王   譯者:劉婉俐   出版社:橡樹林

    在此末法時期,因為人們智力有限、缺乏決心,所以需要以精要形式來修習佛法。視上師與觀世音菩薩無二無別的虔誠心,配合六字大明咒持誦的修法,正符合此精簡的需求。

    六字大明咒非常容易念誦,也濃縮了所有佛教經典的要義。它是觀世音菩薩的心,所帶來的加持是無盡的。如果你把它當作主要的修持,那麼人、天人、甚至傷人的鬼神,都會善加對待你,你將長壽而無病無殃。在下一世,你會投生普陀山的極樂淨土,或至少生在佛法盛行之地。這是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含有諸佛無盡的加持與慈悲

    觀世音菩薩是一位完全證悟的佛,為了利益眾生而示現菩薩身。諸佛的本性同一,其悲心的化現便是觀世音菩薩。既是諸佛悲心的化現,觀世音菩薩也是一切諸佛菩薩的本源,因為慈悲是證悟成佛的最根本,觀世音菩薩便是悲心的本尊形相。觀世音是佛,觀世音是法,觀世音是僧;觀世音是上師,觀世音是本尊,觀世音是空行;觀世音是法身,觀世音是報身,觀世音是化身;觀世音是阿彌陀佛,觀世音是蓮師,觀世音是聖救度母(Arya Tara);總之,觀世音菩薩即是我們的根本上師。如同百川匯流於一座橋下,觀世音菩薩是諸佛的總集。接受他的加持,就是接受諸佛的加持;了悟他的本性,就是了悟諸佛的本性。

文章標籤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