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真“龍”求皈依
「龍」究竟是什麼樣子?一般人是不知道的。除非開五眼的聖人才知道龍的真面目。不過,中國人所畫的龍,頭上有角,身上有鱗,眼睛突出,嘴巴很大,有鬍鬚,有四足,身很長,尾很短。畫龍的人,只畫龍頭不畫龍尾,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表示有神秘之感。
中國人繪龍為什麼是這樣子?因為曾經有位禪師,他在定中所見龍的形相是這樣子。龍有神通,變化莫測,能大能小,能隱能現。六祖大師曾經用缽將巨龍降服,為南華寺除害。
龍是一條大蟲,因為往昔修行時,乘急,所以有神通;戒緩,所以墮為畜生。龍的種類不同,有金龍、白龍、青龍、黑龍,有胎生的龍,有卵生的龍,有濕生的龍,有化生的龍,又有虬龍、鷹龍、蛟龍、驤龍,又有天龍、地龍、王龍、人龍,又有魚化龍、馬化龍、象化龍、蛤蟆化龍。
龍有四種苦:
(一)被大鵬金翅鳥所吞苦。
(二)交尾變蛇形苦。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梵唄和修行

聖嚴法師開示
梵唄和修行生活是連在一起的,也是大眾共修用的。
|
|
|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佛真可以治療"憂鬱症與癌症"嗎?
兩位寬心的信佛人!
法號心觀(假名)的法師,四十二歲,出家前是一名憂鬱症患者,在精神科長期門診治療六年,一直未有重大起色。憂鬱來自於感情的波波折折,兩個孩子的她,在一次邂逅之後,成了出軌的主角,然後離家出走,終至離婚,另棲他巢。原本以為幸福將至,沒料到卻是另一個噩夢的開始。
兩家六人再組的家庭,風波一直不斷,疲於奔命的她,終於把孩子送回前夫家,但又念念不忘孩子,終日以淚洗面。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居士如何過好在家生活
了幻法師
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雜阿含卷四九一經》,是佛陀教導在家人過好生活,以獲得現實、未來利益和安樂的八種方法。此經是佛陀為少年鬱闍迦所說,通過問答的形式,為在家人提出了八項教誡;全經約八百字,簡明扼要,言簡義賅。
1、得今世的安樂的四法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句譬喻經》上記載‥從前佛陀在祇桓精舍講經說法時,有一位很有錢的長者,住在通往精舍的路旁。他的財富多得很難計數,可是只有生了一個寶貝兒子,這個兒子長大後,二十歲時就結了婚。結婚不到七天,因為夫妻恩愛,就一同到後花園遊玩。
後花園有一棵奈樹長得很高大,樹上開了很美的花朵。新婚的妻子想要這種花,剛好四周又沒僕人在場可以代勞,他的丈夫就親自爬到樹上,越爬越高,所攀踩的樹枝,因為太細而折斷了,人就從高空摔下來,一命嗚呼哀哉!全家大小都非常傷心,哭個不停。
佛陀憐愍長者,來到長者的家中慰問,並且告訴長者「萬法無常」、「有生必有死」、以及「罪福產生的原理」。接著又說了一首很有哲理的詩偈‥
「命如華果熟,常恐會零落,
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菩薩的腳印】
有一天晚上,一個人做了個夢,夢見和菩薩在一起走在沙灘上,空中忽然閃過了他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發現在每一幕裡,沙灘上都有兩對腳印,一對是他的,另一對是菩薩的......當最後一幕劃過後,他再回頭看著沙灘上的腳印,卻發現有好幾次,沙灘上卻都只有一對腳印而已,而且那些時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難過的時候......。
他很困惑的問著菩薩:你答應我的,你說你會尋聲救苦,一旦我誓願跟隨你,你就會一直走在我身邊護持我,但是我發現在我生命中最難受痛苦的時候,沙灘上卻只有一對腳印而已啊!我不懂,為什麼在我最需要你慰助的時候,慈悲的你卻捨我而去?
菩薩慈悲柔和地回答說:我憶念你、護持你,而且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在那些你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你只看到一對腳印,因為..............那是我抱著你在走.........留下的腳印。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病強健之法 & 何苦用錢買禍
印光大師開示:少病強健之法
重重災病.總由宿業深.而現行不謹所致。人生欲得無病健康.必須極力節欲。欲事一多.則種種毛病悉皆發生。世人以行欲為樂.不知樂只一彈指頃.苦便一生常膺也。
汝宜息心念佛.并念觀音.將己妻妾.作道友想.相敬如賓.不使起一欲念。如是久久.則諸病悉可全瘉矣。
若病已全瘉.猶不可即行房事。須大強健後.為繼嗣故.偶一行之.則必能生育.而且龐厚聰明.無諸疾病.此係先天之培植也。若不知此義.則自己妻妾.并所生兒女.均無強健無病之幸福矣。此語亦宜與妻妾說之.此求諸己者。
至於念佛.乃求諸佛者。己不節欲.佛也不易保佑。己肯節欲.再加至誠念佛.定規會諸病不生。
所言喫素.原為憫彼痛苦.養我仁慈.油與肉有何分別。肉湯亦當不食。然眾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則令其常素。否則.令持十齋、六齋、食肉邊菜耳。此乃為不能喫常素之方便法.非實義也。汝既以病苦之故.愍念眾生之苦.當喫淨素.勿以口腹為心性累。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為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等病。
世間醫士,只能醫身。
印光大師作
佛為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為前導。果能依法修持.則身病即可隨之而癒。身病有三一宿業.二內傷.三外感。
此三種病.唯宿業難治。儻能竭誠盡敬.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對頭.彼若離苦得樂.病者即可業消病瘉。不但不復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陰為護佑。凡嬰此病.及醫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義。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忉利天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層天,又名三十三天,天主為釋提桓因,釋迦牟尼佛曾在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地藏經》。
一日,天上化生了一位天女,此女光明晃耀,冠於諸天,且容貌端嚴超群。釋提桓因知道其中必有大因緣,於是鳴擊天鼓集合大眾,共聚於「善法堂」中。天人們見此天女,皆大驚奇,升起希有難得的讚歎心;天主即當著眾人面前,詢問天女過去生作何善業,今日才能感得「身如真金山,色如淨蓮花」如此殊勝的果報。
天女回答:「我於迦葉佛時代,出世於人間,因受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清淨無有毀犯,所以今日才得生天上,獲得端正秀麗的果報。」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度父母出離三界,這叫大孝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清明節即將到來,掃墓時如何更圓滿地利益眾生?
3月28日在陽明山中山樓附近獻供色登寺寶瓶,
共獻供了地藏寶瓶、作明佛母寶瓶 、財神寶瓶、文殊寶瓶等共10尊,
功德回向一切如母有情。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於佛法僧無厭足,命終往生無熱天】
雜阿含經
(五九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曠野精舍。
時,有曠野長者疾病命終,生無熱天。生彼天已,即作是念:「我今不應久於此住,不見世尊。」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是宇宙平等的原理,
法是宇宙差別的現象,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種稱號
佛教傳統認為「佛」有十個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有時分別作無上士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陀還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種大樂、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等。
圓滿成就的佛陀,具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達到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境界,一切佛都有十種稱號:世尊、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如來」(Tathāgata)則是對佛的總稱,《金剛經》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淨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除了「如來」之外,其它九個名號就代表了佛陀的九種德行[2]:
- 應供(Arahant)
應供又譯做阿羅漢,意為「殺賊」,『賊』是指煩惱,也就是「斷除了貪、嗔、癡一切煩惱」。阿羅漢遠離了一切煩惱(遠離),自輪迴中解脫出來,不再輪迴流轉(破輻),因此,他值得被人供養(應供)。此外,阿羅漢永不再造惡,沒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無惡密)。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