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法基礎 (8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寒山拾得一對寶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雲禪話》鹹淡有味

    以藝術家身分出家為僧的弘一大師,是近代佛門裡非常有修行的一位大師。他安貧樂道,過著既是禪也是藝術的生活。我們從他的生活裡,可以看出他在藝術的境界和禪的體驗。

    有一天,有名的教育家夏丏尊去拜訪他,看到大師吃飯的時候,只有一碗鹹菜配飯吃。

    夏丏尊看到這種情形,很不忍心地說:「難道您不嫌這鹹菜太鹹嗎?」

    弘一大師毫不介意地說:「鹹有鹹的味道。」

    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開水,夏丏尊又皺起眉頭說:「連茶葉都沒有嗎?您每天都喝這種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又說:「淡有淡的味道。」

    有一次,弘一大師住在一個小客棧裡,夏丏尊發覺床上不時有跳蚤、臭蟲跳來跳去,忍不住抱怨說:「這家客棧臭蟲這麼多!」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星雲禪話》摩尼珠

   有一次,佛陀在靈山會上,手中拿了一顆隨色摩尼珠,問四方天王說:「你們過來看一看,這顆摩尼珠是什麼顏色呢?」

    四方天王仔細地觀看一番之後,有的天王說是青色的,有的天王說是黃色的,有的天王則說是赤色的,有的天王卻說是白色的。同樣的一顆摩尼珠,在四位天王眼中,卻顯現出不同的色澤。

    此時,佛陀將摩尼珠收了回去,然後張開手掌,再問四位天王:「現在,我手中的這顆摩尼珠是什麼顏色?」

    天王們詫異的互相對看了一眼,他們不明白佛陀指的是什麼,於是都不約而同地回答說:「佛陀!現在您的手中根本就沒有東西,那有什麼摩尼寶珠呢?」

    佛陀緩緩地說:「我拿一般世俗的珠子給你們看,你們都能分辨它的顏色,但真正的寶珠放在你們面前,你們卻視而不見,這是多麼顛倒呀!」

    四方天王們聽了,都若有所悟。

    摩尼寶珠,比喻的就是我們的真心佛性。世間上大部分的人,終日營求忙碌,總是希求榮華富貴。其實世間的財寶,珍珠瑪瑙,金銀鑽石,都是虛而不實的,所謂「富貴如同三更夢,榮華好比九月霜」,人為財死者,比比皆是。人若能以追求世間虛而不實財富的精神,轉而用來開採內心的寶藏,則光華不變的摩尼寶珠,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雲禪話》 大無畏

    唐朝時,五台山有一位隱峰禪師,人稱鄧隱峰。有一次,他推著車子,搬運物品趕路,途中正好遇見他的老師馬祖道一禪師,坐在路旁休息,並且伸長了腳,擋住了隱峰禪師的去路。

    隱峰禪師請馬祖禪師先把腳縮回去,以便讓他的推車可以前進。不料,馬祖禪師卻不肯,他回答說:「我只伸不縮!」

    隱峰禪師聽了,也不甘示弱地說:「我只進不退!」

    師徒兩人就這樣相持不下,最後隱峰禪師不顧一切,仍然推車向前,結果輾傷了馬祖禪師的腳。

    馬祖禪師回到寺裡,立刻登堂說法,手裡還拿著一把斧頭,對著聚集在堂內的大眾說:「剛才在寺外的路上,是誰輾傷了我的腳?快站出來!」

    隱峰禪師毫不猶豫地出列,直接走到馬祖禪師面前,只見馬祖禪師舉起斧頭作勢欲砍,隱峰禪師則伸長了脖子,準備引頸就斧。

    馬祖禪師見狀,便放下斧頭,說:「你已經肯定自己的前途,毫無猶豫,三千大千世界今後都任你遨遊!」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訊

 

禮拜

 

禮佛三拜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年來佛教興盛,皈依佛門的人也日益增多,有許多初學佛的人,對於佛門的基本禮儀,依然還是很生疏,因此藉由錄影帶的教學,希望能使有心學佛的人,對於佛門的禮儀,都能夠有深刻切清楚的認識。

    每個寺院道場,對於這些行儀規範,可能有些不盡相同,因此我們揀擇一些符合普遍性及莊嚴性的禮儀動作,來作為此教學錄影帶的內容,期望每個人在行著坐臥中,都能表現出一個佛弟子的儀範,並且在心念上,時時流露出佛陀的慈悲和智慧,僅祝大家法喜充滿。

 

引自文殊講堂

03海青之威儀〈分解動作、一般動作〉84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GMmUt-f3rA&feature=channel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2佛門禮儀〈序〉高雄文殊講堂製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duXcK7duGQ

    近年來佛教興盛,皈依佛門的人也日益增多,有許多初學佛的人,對於佛門的基本禮儀,依然還是很生疏,因此藉由錄影帶的教學,希望能使有心學佛的人,對於佛門的禮儀,都能夠有深刻切清楚的認識。

    每個寺院道場,對於這些行儀規範,可能有些不盡相同,因此我們揀擇一些符合普遍性及莊嚴性的禮儀動作,來作為此教學錄影帶的內容,期望每個人在行住坐臥中,都能表現出一個佛弟子的儀範,並且在心念上,時時流露出佛陀的慈悲和智慧,僅祝大家法喜充滿。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孔雀明王菩薩的法相

 

    孔雀明王菩薩,梵語音譯作「摩訶摩瑜利羅闍」,又稱「佛母大孔雀明王」,簡稱「孔雀明王」。

  佛母形像莊嚴,現慈悲相。依「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所記載:「於內院中心,畫八葉蓮華,於蓮華胎上,畫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頭向東方白色著白繒輕衣,頭冠瓔珞,耳璫臂釧,種種莊嚴,乘金色孔雀王,結跏坐白蓮華上,或青蓮華上,住慈悲相,有四臂,右邊第一手執開敷蓮華,第二手持俱緣果子(其果狀似木瓜);左邊第一手當心掌持吉祥果,第二手執三枝五莖孔雀尾。」

  孔雀食一切毒蟲以維生,佛母以孔雀為座騎,象徵斷盡一切煩惱惡毒;四種持物中,開敷蓮華象徵敬愛,俱緣果子表示調伏,吉祥果代表增益,孔雀尾有息災之意;白蓮座表示慈悲攝取之本誓,青蓮座則象徵降伏。

  又有二臂之孔雀王,秘藏記末曰:「孔雀王母菩薩,左手持開蓮,右手持孔雀羽。」

  關於佛陀初說孔雀明王神咒之緣起,「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中如是記載:「時有一苾芻名曰莎底,出家未久新受近圓,學毘奈耶教為眾破薪營澡浴事。有大黑蛇從朽木孔出,螫彼苾芻右足拇指,毒氣遍身悶絕于地,口中吐沫兩目翻上。

  爾時,具壽阿難陀見彼苾芻,為毒所中極受苦痛,疾往佛所禮雙足已。而白佛言:『世尊!莎底苾芻為毒所中,受大苦惱。具如上說。如來大悲云何救護?』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立寬廣的淨土觀

聖嚴法師

 

    一般人一講到淨土,就只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一講到念佛,就只想到念阿彌陀佛,特別是人死了以後,都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有人往生了,我們也要做佛事超度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活著的時候要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等年紀大一點,就念藥師佛消災延壽,死了以後呢?就要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擔心自己造了很多惡業,會下地獄,就念地藏菩薩,因為地藏菩薩在地獄裡救苦。

 

    這種觀念在中國非常普遍,雖然不能說它不正確,但是是偏頗的。佛法應該是共通的,其實念佛不一定是念阿彌陀佛,在許多大乘經典裡都有提到,十方佛中選一尊佛專門來念就是念佛。而且也不是只有念阿彌陀佛才能往生西方,譬如藥師佛,他也勉勵我們往生西方,這在《藥師經》裡可以看到;更不用說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身旁的兩大菩薩之一,他還會代替阿彌陀佛接引下品眾生往生西方;文殊菩薩呢?其實文殊菩薩幾乎都會在各種法會中列席,《法華經》、《華嚴經》,還有《阿彌陀經》;所以誰說只有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西方?

 

    說地藏菩薩只在地獄也是錯的,地藏菩薩到地獄救苦,並不等於只在地獄裡。在《地藏十輪經》裡提到,他與觀世音菩薩一樣可以現種種身來度眾生,既然可以到地獄度眾生,當然也可以到所有眾生群中度眾生。因為大家只念《地藏經》,或受他「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本願影響,所以覺得地藏菩薩只有在地獄裡度眾生。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難到你想像不到的程度...

文殊上師索達吉堪布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法王噶瑪巴開示「如何開展悲心」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美主義者與出離心

 

宗薩欽哲仁波切

 

在佛教裡,出離有很多種含義和解釋,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離理解為遠離人世,就像悉達多太子曾經做過的那樣,不過這種解釋容易把尚未準備好的人嚇跑,佛陀並不打算剃光每個追隨者的腦袋。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祈竹仁寶哲開示─調整聞法及修行動機

祈竹仁寶哲開示調整聞法及修行動機

 

    在聽聞佛法講解前,聽者應生起正確的聽法動機。我們在今生有幸得到了寶貴的暇滿人身,實在不該浪費,應致力尋找成佛之道,以及進入此道之門。我們必須刻意地調整自己的發心,修行經驗較深的行者並不需這樣去做便能自然生起,但以我們的程度來說,必須要這樣刻意調整動機。

    既然我們有幸得到暇滿人身,就必須要珍惜,未來生很難再有這機會,是故不可浪費。佛、菩薩經常告誡我們要珍惜暇滿人身,原因是已得之人身於未來生很難再得到。如果大家有到不同的道場聽法,每位法師在開始時都說暇滿人身教法,大家可能有聽厭的感覺,但這點其實十分重要。現在說的「暇滿人身」並非普通人身,而是具足「有暇」和「圓滿」(八有暇和十圓滿)的人身,因此要好好珍惜。

    普通人身其實與畜牲分別不大,故得到暇滿人身者必須盡力去取得一個心要成就,為這暇滿人身取得一些意義。如果不強調這點,只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可能大家仍會拖延時間,不會認真地修行。人生無常,我們並不知死期何時來臨,故千萬別陷入拖延修行的境況。

    佛教徒與非佛教徒對比,世俗認知有很大分別,非佛教徒見到佛教徒坐著修行認為是浪費時間,因他們認為財富比人身重要。反之,佛教徒並不想浪費暇滿人身,不想刻意追求財富,因為他們知道有過去生和未來生、知道必須在今生種下大善因,才有可能在未來生再次得到暇滿人身。這道理大家都能輕易明白,並不需要問上師、占卜、向有神通的人問下生將投生哪一道,自己計算一下今生所作善惡便會自己知道。

    現在大家只要計算一下所做的惡業,就很清楚下世得到暇滿人生的機會有多渺茫了。想來生得到好果報,必須恒常修行才能獲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對三寶、因果的信心是很重要的,否則一生就會像溜冰一樣一滑便過去了。這比喻形容對皈依、業、因果沒有信念的情況,雖然我們修行時常唸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但我們一下便唱過去了,好像很想趕快唸完的樣子,其實完全沒有打動自己的內心,也沒有生起皈依的覺受。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生命電視台網站

 

佛陀的三十二相

「相好」是用來形容佛陀色身的莊嚴殊勝。

 

佛陀的色身殊勝莊嚴,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大乘百福莊嚴經》說:每修一百福,才莊嚴一相,菩薩修行要經過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 

 

在佛陀莊嚴的色身中,顯而易見,一目了然的特徵,稱為「相」,大約有三十二種,叫作「三十二相」;比較微細,而能使人生起欣喜愛樂之心的,就稱為「好」,共有八十種,叫做「八十種好」。由於這八十種好是隨三十二相而有,所以又稱為「八十隨形好」。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埔里正德禪寺


 

以回向心改變命運

 

還有一個可以改變我們命運的是回向。為什麼回向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在經典裡面非常重視回向,為什麼回向那麼重要?因為改變自己的命運還不夠,還要改變別人的命運,改變因緣,改變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才可以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 正月十五日 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更多敘述請看全文〉

 

元宵節與燈籠、燈謎

 

【提燈籠相傳】

    古代中國有個傳說,在農曆新年過後第一個月圓的夜晚,可以看見天上的神靈在月光下飛翔,因此人們都會拿著火把去尋找這些神靈。隨著時代的遷移,舉火把的戶外活動也逐漸演進成今日提著各式燈籠在寺廟和公園歡慶的燈節了。

 

【提燈籠表法意義】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南投縣魚池鄉 南林尼僧院的佛陀舍利塔

佛塔的故事

以寶珠供養舍利塔而證果

佛陀在世時,迦毗羅衛城中有一位長者,財寶無量,他的夫人懷孕之後,生了一個男孩,容貌端正,世間所稀有。這個孩子出生時,頂上自然有摩尼寶蓋遍覆城上,長者非常歡喜,因而為其取名為“寶蓋”。

寶蓋長大後,就在佛陀座下出家,並證得阿羅漢果。

為什麼寶蓋會有如此福報呢?這是因為過去九十一劫時,有佛出世,號為毗婆屍,入涅槃後,有一位國王名槃頭末帝,收取佛陀舍利,造立四寶塔高一由旬來供養佛舍利。當時有商人,人大海中采寶,平安歸來,就以摩尼寶珠蓋於此塔塔頭,發願而去。由於此功德,他九十一劫不墮惡趣,生於天上人中,常有寶蓋隨其共同出生, 乃至最後得以值遇佛陀,出家得道。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占察善惡業報經》相關資料

 

卍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夢參老法師講述,吳碧濤居士整理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245.htm#a02

卍 夢參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念誦MP3)
下載位址: http://www.amituofohouse.org/Jill/10G001M.mp3

 

卍 夢參老法師宣講占察善惡業報經(2009年2/22~4/2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夢參老法師:當以菩薩心學占察善惡業報經 http://blog.udn.com/magic/2692399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