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outube.com/watch?v=X_tmTYwyFRI
治癌咒
怛姪他 頞蘭帝 頞藍謎 室利鞞
室里室裡 磨羯失質 三婆跋覩 莎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_tmTYwyFRI
治癌咒
怛姪他 頞蘭帝 頞藍謎 室利鞞
室里室裡 磨羯失質 三婆跋覩 莎訶
吾等佛子對日本災難應有的態度
最近,在網上常看到一些把日本人這次遇到的大地震、大海嘯、核洩漏三重災難當成是「報應」的說法。且不說這是對佛教因果報應理論的一知半解,這種站在旁邊看熱鬧,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的心理也是要不得的。
當那些沒有親身經歷過二戰,只是從父輩或祖輩那裡聽到日本鬼子如何如何殘暴,因而仇視現在的日本人,把大地震、大海嘯和核洩漏視為上天對日本人的懲罰,或日本人所造惡業的報應之時,不妨聽聽一位曾在日本殖民時期被強制做「慰安婦」的韓國老奶奶是怎麼說的:「雖然忘不了日本的罪行,但現在首先要幫助正在痛苦呻吟的日本民眾。現在是向日本伸出援手的時候。」
人類殺戮是每個國家民族都幹過的事情,中國歷史上也曾經有過,而且多得不可勝數。匈奴人打過漢人,但漢人也屠殺過匈奴人;遼國打過宋國,但宋朝士兵也殺過契丹邊民。
中國自己歷史上的無數次內戰外戰,官軍匪軍屠殺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的事件從來沒少過。歷史太久遠的不說,就說最近兩三百年的好了。明末,李自成攻進北京後,沒少殺人;張獻忠屠川,殺得更多;清兵入關後,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死在屠刀下的平頭老百姓不見得比南京大屠殺少;再後來的太平軍,也是在南京大砍大殺了之後,洪秀全才在「天京」稱「天王」的。如果一定要把歷史上的每一筆賬都算清算楚,恐怕現在的江蘇人要找東北人算帳,北京人也得找陝西人麻煩。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不妨「戲說」。以蒙古鐵騎的殘暴,如果當年元朝的艦隊成功渡了海,在東瀛登了陸,那麼也許類似南京大屠殺的事件,早就發生了,但地點不同,可能是奈良,也可能是京都,也可能是整個日本!
佛教的因果報應理論,確實可以用來套在日本人現在所遇到的種種災難之上,但同樣可以用來套在南京大屠殺、納粹大屠殺上。佛教認為,如果這是一個集體的共業和定業,那必定在劫難逃。佛陀在世時,琉璃王要滅掉釋迦族,世尊曾經坐在枯樹之下,阻擋琉璃王的三次進軍,第四次就不再阻擋了。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不忍看到釋迦族滅族,就運用神通力,把五百個釋迦族人放在自己的缽裡,送上天界,後來一看,都化為血水。尊者不解,問佛陀何故?佛說:「久遠以前,有一個村落,村中有個大池塘,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魚。一天,村裡人決定將池中的魚撈盡吃掉,所以全村不分男女老幼都聚集于池邊捕捉。有一個小孩,本性善良,雖不吃肉,但見到活蹦亂跳的魚兒,便頑皮地拿著棒子朝最大的那條魚頭上敲了三下。當時的大魚就是現在的琉璃王,他所帶領的軍隊就是當時的魚群,捕魚的村人就是現在的釋迦族,而那個頑皮的小孩就是佛陀的前世,雖未吃魚,卻也因敲魚頭的果報而頭痛三天。」
爐香讚
悲渡講述 覺淨整理
佛經裡的一段故事
出家眾如果要學梵唄,不論擔任維那、木魚,或是鐘鼓,大都是從爐香讚開始學。而人乘佛教修士的早晚功課,也是要先唱爐香讚。
在講爐香讚之前,先講一段和爐香讚有直接關係的佛經(賢愚經)故事。
佛陀時代有一個阿羅漢——聖者富耆那尊者。他證得阿羅漢果後,想回去度他的家人(爸爸和哥哥)。於是他隨緣托缽,回到故鄉「放缽國」。回家以後,富耆那尊者就向父兄講解佛理,爸爸和哥哥聽了雖然心生歡喜,但也想要見佛陀。問題是佛陀在「舍衛國」,距離非常遙遠,怎麼能見得到呢?後來他們父子在家中樓上設了壇,準備一個香爐,點上最好的香,向著舍衛國方向遙拜佛陀。當時,佛陀正在舍衛國講經說法,由於父子的虔誠,香煙飄到了佛陀的頭頂上方,結成一朵香雲蓋。佛陀知道這是遠在放缽國的富耆那尊者和他父兄的遙拜祈求。於是,就運用神通去到放缽國,在空中向尊者以及其父兄說法。
因此,法會之前先唱爐香讚,點淨香,誠心禮請諸佛菩薩降臨壇場,就是爐香讚的意義。
台北三民中心在3月27日 板橋悲願講堂八關齋戒負責貼牌位的工作,當日發心義工共13人,以下為三民中心指導法師湛心法師為義工們的開示:
和各位義工菩薩分享:
修行的目標,以「無心」為最高境界;
辦事的原則,以「用心」為成功的基石。
當你無法包容別人時
網路文章
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一個小和尚講故事。
這個小和尚對自己的頭腦、學問、智慧還算比較自信。聰明人當然願意和聰明人交流,那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遇到學識淺薄、思維混亂、說話纏夾不清的師兄師弟,每每會氣急敗壞,大發脾氣,常常把一句:「你怎麼還不明白?你豬腦袋啊」掛在嘴邊。師父為此批評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認錯誤,但一遇到類似情況,仍然忍不住要發脾氣。可是有一天,一次上山打柴的經歷讓他改變了看法。
這一天柴打得特別多,他的心情也很好。回去的路上他累了,就放下柴擔到溪水邊喝點水,洗一把臉。這時「小強」來了。小強是山裏的一只小猴,經常來這邊玩,也經常碰到上山打柴的小和尚。日子久了,他們就成了好朋友。小和尚洗完想要拿汗巾擦臉,卻發現汗巾還掛在那邊的柴擔上,他也確實是很累了,於是就指著柴擔,示意讓小強替他去拿汗巾。
小強跑過去,從柴擔上抽了一支木柴,給小和尚拿了過來。小和尚覺得很有趣,又讓小強去拿,並用手比劃呈方形,嘴裏說著:「汗巾、汗巾」。小強又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小和尚笑得更開心了,這次他拿一塊石頭丟過去,正好丟到汗巾上,然後指給小強「看到了吧?拿那個汗巾」。小強再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而且還是 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說「你看,我多能幹!」看著小強一幅志得意滿的樣子,小和尚笑得前仰後合。
回來以後,小和尚把這件有趣的事告訴了方丈。於是方丈問他:「你跟師弟們講道理,他們聽不明白,你就會發脾氣。可是小強聽不明白,你為什麼反而覺得有趣?」小和尚一愣,回答說:「小強聽不懂是很正常的,因為他是猴。可師弟他們是人,他們不應該聽不懂我說的道理。」
把國家的財產拿回家是偷盜 ~ 妙法老和尚開示
一天下午,一位五十多歲,工人師傅模樣的人在一位老居士的帶領下,來拜見妙法老和尚。他像老相識一樣,一進門就笑呵呵抱拳拱手,衝著師父鞠了三個躬,也沒等讓坐就回身坐了下來。一看就知是個爽快人。
師父問他:「是不是因為腰疼才來的呀?」
他有點驚奇:「師父您真神了,我還沒說您就知道了。」說著站起身,背向師父撩開了後背的衣服:「您看我的腰」。
他腰上扣著一圈用機器上的平板輪帶製作的,約 十五公分 寬的護腰。
他坐下後接著說:「我帶這東西快十年了,醫院說是腰肌勞損。這種病吃藥打針都沒啥效果,只能靠這護腰護著點,否則連腰都直不起。冬天春天還好一點,到了夏天受的罪就別提了,這全是我年輕時幹活不要命累的。聽我這位老朋友說,您是位活菩薩,求您救救我吧!您要是把我的腰治好嘍,我天天給您燒香,一天磕一百個頭都行。」說罷又衝師父抱了抱拳。
妙法老和尚笑了笑說:「我一不是菩薩,二不會治病。我要是菩薩,咱倆還能坐在這兒說話?如果我會治病,我應該去醫院裡應診。你的病好與不好,決定權在你自己。因為『解鈴還需繫鈴人』嘛。現在我問你,要是讓你戒煙、戒酒,戒偷盜,再把肉也戒掉,你能做到嗎?」
證嚴法師說故事 - 波斯匿王減胖記
佛在世時,於舍衛國為弟子說法,他的身邊繞了上千的比丘和比丘尼,連城中的女居士,每天都會三度來到佛前,聽佛說法。
在那時,舍衛國國王波斯匿皈依在佛的座下,為佛的在家弟子,他曾經有這樣一段趣聞。
波斯匿王的身體不知怎麼一直發胖,胖得行動困難,連坐、臥都不便,既懶得動又嗜睡,直到看醫生、吃藥都沒有效用時,他才想到佛陀。他想:「佛乃是大醫王,我應該請求佛教我療法。」於是他就去見佛。
波斯匿王身體肥胖得需旁人扶持才能步下鑾駕走動,至於禮拜佛陀,則根本無法做到。他便坐在一旁,稟告佛說:「因為我發胖成病,以致行動不便,請佛寬諒我無法禮拜您。」佛說:「不要緊,你可坐在我身邊,談談你的近況。」國王就請問佛:「佛陀啊!不知我是什麼業,身體一直發胖,行動笨拙不得自在,我要怎樣才能恢復過去輕安的生活?」
[佛陀開示發胖五因]
佛告訴他:
佛教動畫【觀世音菩薩的故事01不眴太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9X5Blfvajw&feature=channel_video_title
佛教動畫【觀世音菩薩的故事02童子發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CIG4nGGYqA&feature=relmfu
佛教動畫【觀世音菩薩的故事03尋聲救苦.脫火難】
佛法的顯現——梵唄 |
2008年01月17日 佛教線上 |
佛法是真理的顯現。深入佛法就可以明瞭,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事情。佛無所不知。因為他是證悟了宇宙真理的人。所以學佛,能夠開智慧。任何一件事情,都可進入佛法的真理。 比如聲音,大家都知道聲音很重要。有一個詞叫做“心聲”。這說明,聲音是心的反映,你心是什麼狀態,出來的聲音就是什麼狀態。世界重視聲音,比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那個播音員,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聲音,大概人家是不會選擇你的。一個教員,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聲音,大概你的教學效果。不會好。在社會上也是這樣的,一個推銷員,一個 公關 小姐,如果沒有好的聲音大概效果都不行。 佛法更是這樣,佛經說:“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此方”就是指的我們這個世界。“真教體”體現真理的根本是清淨的。無論誦經也好、唱讚子也好、唸佛也好、念咒子也好,就要符合“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這個總的綱領。 具體的講,“慈悲音”,你的聲音發出來是慈悲的。“喜舍音”,你發出的音是喜捨得。“解脫音”,發出來的那個音是解脫的。“無漏音”,沒有一點渣子,非常純……。聲也是音呀!“無性無作無我聲”,“甘露灌頂授位聲”……“無我”發出的聲音最好,那個聲音沒有執著。西方極樂世界的聲音是“和雅、哀亮”。和雅是清和的優雅的且“哀而亮”。 有的居士問:“師父呀,什麼是梵音呀?”這綜合起來就叫做梵音。 因此一個修行人,要從多方面去體會佛法去理解佛法,你就能夠時時處處進入佛法中,就連聲音都是按照最高標準去做的。 |
不動佛在未成佛前
所做的功德及所發的廣大誓願
兩位梵志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聲,引來好奇的人們上前圍觀。
「佛陀歷經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其福德智慧乃三界中最為第一,無人能比!」深信佛法的梵志甲,由衷地讚嘆佛陀的功德。
「我師富蘭那,才是世間第一。」事奉外道的梵志乙,極力地反駁。
「佛陀所說的法至高無上,是人天真正的導師」,梵志甲繼續說著。
「我師富蘭那所說的教法,才是世間的真理」,梵志乙用接近嘶吼的聲音爭辯。
身苦心不苦
—佛法療心法「增進快樂」的效果,遠遠勝過金錢
—阿含經故事選—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郊外的一處山中,腳被飛來的碎石片刺傷流血,引起生理上極大的疼痛。但佛陀心中持續保持正知正念,默默地承受身體的痛苦,不起煩惱。
※ ※ ※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恆河下游北岸的跋耆國,住在設首婆羅山一處有野鹿出沒的樹林中。
那天,在佛陀的住處,來了一位一百二十歲的老居士,名叫那拘羅。老居士向佛陀頂禮問訊後,對佛陀說:
佛說戒消災經
(明證2010年5月30日 匈牙利順義,6月6日 捷克整理)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http://bookgb.bfnn.org/books/0967.htm#a03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一縣,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縣界無釀酒者。中有大姓家子,欲遠賈販,臨行父母語其子言:“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飲酒,犯佛重戒。”受教而行,往到他國。
阿難聽佛這樣說:當時佛在舍衛國,那時舍衛國有一個縣,都奉行佛的五戒十善,全縣界內無人釀酒。其中有一位望族之子想遠行去做生意,臨行前,父母對他說:“你要勤持五戒,奉行十善;千萬謹慎,不要喝酒,犯佛重戒。”此人謹記父母教導,就到別國去了。
見故同學親友,相得歡喜。將歸,出葡萄酒,欲共飲之。辭曰:“吾國土奉佛五戒,無敢犯者。飲酒後生,為人愚癡,不值見佛。且辭親行,父母相誡,以酒蒸,仍違教犯戒,罪莫大也。知識區區別久會同,心雖悅喜,不宜使吾犯戒、違親教也。”主人言:“吾與卿同師,恩則兄弟,吾親則是子親,父母相欽,豈可違之?若吾在卿家,必順子親。”事不獲已,乃聽飲之,醉臥三日。醒悟,心悔怖懼。
事訖還家,具首於親。父母報言:“汝違吾教,加複犯戒,亂法之漸,非孝子也。無得說之,為國作先。”便以所得物,逐令出國,無宜留此。
《佛法的181條智慧》
001、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002、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003、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在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00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005、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006、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怙主大寶法王開示—修行需要放、安、定
http://tw.myblog.yahoo.com/free99-sky/article?mid=16042&prev=16044&next=16040
法王於 2010年6月在上密院對前往慶生的弟子們的開示
修行需要放、定、安。佛法中說的一生成就,或者刹那成就,不能只是看字面上的意思。如果只是很著急成就,根本沒有平靜自己的心,怎麼可能有辦法成就?成就需要的就是平靜的心。我們都在追求著某一個成就,也想用簡單的辦法,最快的速度得到成就的果位,我們的期望是這樣的,但是有時候像這樣很急迫的情緒反而造成內心的困惑,走入走火入魔的危險。有的人一修行就什麼都不管了,也不工作,也不好好生活,就只是一心著急的追求一個成就,看上去好像很有出離心,但是他好像什麼都出離了,卻沒有出離那個一心想要著急追求著自己想要的成就的心。
當然我們都想要成就,因為我們都很需要成就,這個是情有可原,但是你要先看清楚自己的情況,然後再去打算怎麼去獲得成就,而不能心裏只有成就沒有自己。成就的速度都是要靠自己的情況,不是僅僅因為你選了金剛乘就成就的比較快,因為你自己知道情況而了解怎麼去獲得成就。比如說,密勒日巴大師因為種種他的罪行而看清自己的面目,知道要悔改,就必須要一生成佛。這些基礎都奠定好了之後,他才想要去一生成佛,他的這種願求不是因為好奇、也不是因為搞什麼神通,也不是因為自己要變成一個英雄、能人,這些他都沒有興趣,他就是要一生成佛,以免除內心的黑暗和恐懼。
大家都要知道,一個成就佛果的人,他需要具備三種條件:放心,安心,定心。
放心:我們常常都說要放心,放心吧,放心吧,但是沒有人會放心,都是很執著的硬邦邦的;安心:能夠遇到上師教法,就需要安心,很穩定的去學習,不是變成修行人就不吃不睡,在那邊滾來滾去做著所謂的修法。定心:我們要在一個目標上定下心,如果有一個人可以有3秒鐘心能夠安定在一個對象上面,比如說一個蘋果等等,這樣才有希望去成就佛果。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觀如月─面對善、惡知識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婆羅門叫做生漏,有一天他來到佛的精舍,向佛陀請教:「瞿曇沙門,請教您,假使面對惡知識,要如何和他相對?」佛陀回答:「觀,觀如月。雖然他是很壞的人,但是,把他當成月來觀想。」
婆羅門聽不懂,再一次問佛:「瞿曇沙門,如果遇到善知識,又要如何面對?」佛陀同樣回答:「要觀,觀如月。」這位婆羅門就問:「佛陀,瞿曇,您能不能再詳細為我解釋一下?您說對待惡人,叫我『觀,觀如月』;對待善人,也叫我『觀,觀如月』,我不能了解。」
佛陀微笑向婆羅門說:「如果面對惡人,不能和他對立,針鋒相對必定會起衝突。人生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面對惡人時就觀想,觀想每月月中到月底時的月亮,從月圓時不斷有了缺角,慢慢地,月亮就會退隱不見了。」
因此,面對惡知識,不要去惹他,也不要去理他,退忍一下,惡知識自己會慢慢墮落,就像月亮一樣,從月圓時終至缺蝕,慢慢消退不見,最後會承受到自己的果報。
婆羅門再問:「若是善知識呢,為什麼也要觀月呢?」佛陀再說:「天上的月亮,從月初時會慢慢從缺而圓滿,這就是善知識的德,也就是信、戒、聞、施、智慧等德行在增長。」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 譯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龍、鬼、神無央數,十方諸來菩薩十萬人,皆自然師子七寶蓮華上坐。十方諸菩薩見佛端正無比,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座中有一菩薩名若那尸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仁者知深經,能自知佛何因緣莊嚴其身?得功德如是乎?」十方諸菩薩聞是言莫不歡喜。
文殊師利即起前長跪,白佛言:「座中諸菩薩中有已得阿惟越致者,中有未得阿惟越致者,皆見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端正無比。何因緣得是乎?願佛為諸菩薩說前世所作功德,諸菩薩聞之當益增功德!」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發意問乃爾乎!」
佛言:「聽我說前世作功德:
菩薩世世所重愛珍奇好物,持施與人,常持好眼、善意施與。用是故,佛悉得智慧,知諸經法。
淨空老和尚開示:貪心感招水災、愚痴感招風災、瞋恚感招火災、傲 慢感招地震
天然災害從哪裡來的?也是人心感應來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佛在 《楞嚴經》講得很好,水災怎麼來的?水是貪心感應的。這些年來地球上 到處水災很多,造的是什麼因?一切眾生貪而無厭。佛講依報隨著正 報轉,依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環境是隨人心轉,所以人心善,風調 雨順;人心不善,災難就來了
所以不要認為天然災害與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沒有關係,那就大錯 特錯!動物、植物、礦物、我們這個星球、自然環境,乃至於星球在 太空當中的運行,與我們的思想造作息息相關,它都有關連,這是真 理!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存心善良,斷惡修善,破迷開悟, 要除掉貪心,要放棄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為社會想、為眾生想。.. .
今天共同環保的問題,一定要建立共同環保的意識,就是認識到宇宙 人生的真相,認識到眼前的危機。佛跟我們講水災是貪心感招的,火 災是瞋恚感招的,風災是愚痴感招的,地震是心地不平感招的,都有 因。《學佛答問》第8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