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好書推薦 (7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提婆達多的利養之罪

常行一直心

P.143

 

    佛初次巡歷迦毗羅婆國(佛的出生祖國)時,率領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同行。因為那些人全是婆羅門的學生身份,由於習慣拜火,大家的容貌都很憔悴,又因為修持絕食苦行,皮膚與身體都很瘦弱黝黑。淨飯王(佛的父親)的心裡尋思:「我兒子的侍從雖然心地清淨又潔白,相比之下,臉部根本不能看。我不如從家室繁重,子孫較多的家庭裡,選些人做佛弟子便了」一想到此,他下令全國各地,選出一批釋迦族的親戚子弟,把情況告訴他們,打算讓他們全部去出家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阿輸迦王與一位法師

常行一直心

P.74

    阿輸迦王一天建造了八萬座佛圖(佛塔)。雖然,國王事實上尚未看見覺悟之道,不過,他倒有些佛法所謂的信心與歡喜他每天恭請一羣比丘,進入宮裡,奉上供養。同時每天依序留下法師來說法

    有一位年輕法師精通三藏(、律、論),他天資聰明,長相端莊,眼見馬上要輪到他說法了,所以,他坐在國王身邊。他的嘴裡有一股意外的香氣噴出來。國王驚疑之餘,心想:「這是很不對勁,他想用嘴裡的香氣擾亂宮裡的人。」他不禁問比丘:「你的嘴裡到底含著什麼東西呢?你張開嘴巴讓我看看好嗎?」對方立刻張開嘴巴,但表面什麼也沒有。國王又吩咐他用水漱一漱口,不料,香氣照樣存在,芳香撲鼻。國王好奇地問他:「尊者啊!這股香氣是新近產生的呢?還是以前就有了呢?」比丘回答:「這股香氣很早就有了,不是現在才有。」國王又問:「你很早以前就有了嗎?」比丘作詩偈回答:「遠自迦葉佛(過去七佛之一,第六位佛)時期,我就聚集了這股香噴噴的法。從此以後,歷經悠久的歲月,也會噴出新的香氣。」

    國王說:「尊者啊!你說得太簡略,恕我無法理解,請你給我詳細解說好嗎?」對方答道:「大王啊!我現在開始講,請你仔細聽好。遠在迦葉佛的法盛時代,我就是一位說法的比丘,經常站在大庭廣眾之間,欣然演講。其間,我認真讚嘆迦葉世尊的無量功德,諸法的真情實狀,親近無量的法門,教誨芸芸眾生。從此以後,我的嘴裡就常常出現奇異的香氣,世代不絕,一直像今天的情形。」之後,他作偈說道:

「我口裡流出的香氣,遠超過許多樹林的華香,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參禪修證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

P.128

學者恆沙無一悟,過在尋他舌頭路

欲得忘形泯蹤跡,努力殷勤空裏步

                            ―洞山禪師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執著地堅持自己的理想․投身自己所喜愛的事業

梅花香自苦寒來

P.162

    唐代仰山慧寂禪師,廣州人,俗姓葉,九歲時,父母便送他到廣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六歲時,父母又後悔不該送他出家,故又想盡方法,把他接回家來,令他還俗,準備完婚。慧寂知道後,大驚,著急地問道:「這是為什麼呢?」

    慧寂的父親回答道:「從前我和你母親之所以要送你到寺院裏出家,是因為有一個算命先生說你命中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門,求菩薩的庇護,便無法撫養長大。現在你已經度過了厄運,可以還俗,繼承葉家香火,我與你母親已為你安排好一門美好姻緣,你又何必執意回到寺裏過清苦的生活呢?」

    慧寂聽後,不覺悲痛萬分,一方面覺得父母用心良苦,恩情深重,一方面又覺得雙親在利用佛門,以保全兒子生命。如今厄運一過,就要立刻背棄佛門,這種偽善偽信、自私自利的行為,實在罪過

    想來想去,慧寂決心不造孽緣,不能順著父母心願成婚,可是又知道語言上的爭執是沒有用的,於是就趁家人不注意時,將自己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一刀斬斷、鮮血淋漓地盛在盤裏,捧著去見雙親,長跪不起地請求道:「孩兒已身入佛門,為正信弟子,此生誓願求取無上正等正覺,雙親大恩大德,孩兒當時時祈願迴向,卻絕不再還俗成家,今斷二指以示決心,請雙親成全我的願心!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聰明也有受局限的地方․智慧也有照應不到的事情

漫步在法林

P.64

    有一隻神龜被一個打魚人捉住了,於是神龜託夢給宋國 國王 宋元 君

    這天夜間,宋元君睡夢中只見一個人披頭散髮、探頭探腦地在側門窺視,並對宋元君說:「我住在一個名叫宰路的深潭裏。我替清江水神出使到河伯那裏去,路上,被一名叫余且的漁人捉住了。」

    宋元君早上醒來,想起夜間的夢,覺得奇怪,於是叫人占卜這個夢。占卜的人說:「這是一隻神龜給大人托的夢。」宋元君問左右的人說:「有沒有一個叫余且的漁人?」左右回答說:「有一個漁人就叫余且。」於是,宋元君命令手下人傳余且來朝見。

    第二天,余且來見宋元君元君問他說:「你打魚捉到什麼東西?」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渡亡者

漫步在法林

P.165

 

    有一位刀師氏村長,是耆那教弟兄,非常聰慧。有一日,他來到那爛陀科訪佛陀。

    刀師氏恭敬、問訊佛陀後,問說:「大德!西部地方的婆羅門拿著水瓶,佩帶著百合花環,以水淨身,以火祭祀,他們宣稱做這樣的宗教祭拜儀式,能使亡者迅速離苦得樂,超生到天界。大德!你是世尊、阿羅漢、正等覺者,你能否把全世界的亡者超渡到天界?」

    佛陀回答說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毒箭的譬喻

漫步在法林

P.205

    某日,在舍衛城祇陀林精舍,有一個弟子叫做摩邏迦,抱著沉重的心情,到佛陀面前來。

    這個弟子不滿佛陀對某些疑問不肯解答的作風,摩邏迦所關心的問題,就是當時在思想家間所風行的論題,諸如,「這個世界是有限或無限?」「靈魂()與身體()是同一體的或是個別的?」「人在死後還會存在抑或不存在?」等這類的論點。佛陀從不解答這些問題。這對嗜愛哲學的摩邏迦來說,早就感到非常懊惱了。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懂得等待․才能品嘗到最美的人生

梅花香自苦寒來

P.194

    有個年輕的小夥子,缺乏耐心,做什麼事情都很急躁。有一次他與情人約會,去的太早了,姑娘還沒來,他站在大樹下面長吁短歎:「為什麼連約會都要等待呢?做什麼事都讓人不開心!」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神仙出現在他的面前,給了他一個鐘錶,說:「當你想要時間變快的時候,只要撥動鐘錶,就可以事如所願。」

    小夥子高興極了,他把鐘錶向前撥動了一小格,情人馬上出現在了眼前。他想:「如果現在就能結婚就更好了。」於是,他又轉動了鐘錶。婚禮上,他和情人並肩而坐,悠揚的音樂和醉人的美酒都出現了。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禪說心性

 

     禪宗是以「無相」作為教義之根本。「相」是事物和現象的形狀和樣態,又是作為認識一定結果的表像和概念。佛教教義認為無論任何存在,一旦以任何形式來把握時,就會歪曲它。即存在的本質是「只會意會,不能言傳」的,故作「一切皆空」。

     山岡鐵舟到處參訪名師,。一天,他見到了相國寺的獨園和尚。

     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頗為得意地對獨園說道:「心、佛以及眾生,三者皆空。現象的真性是空。無悟、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

     當時獨園正在抽煙,未曾搭腔。但他突然舉起煙筒將山岡鐵舟打。使得這位年輕的禪者甚為憤怒而起。獨園問道:「一切皆空,哪裡來這麼大的脾氣?」

     禪宗說,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這是說,謙虛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基本因素。若不能清楚地認識自我,因為想有知,就變得接納不了智慧了。所以,想真正成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謙虛又謙虛。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施得福

常行一直心

P.60

 

    在大月氏的弗迦羅城裡,有一位繪畫師叫做千那。他前往東方的多利陀羅國,作客十二年,從事繪畫生涯,結果得了黃金三 十兩 。

    他懷著巨款要回國,走進城裡時,忽然聽到打鼓召開大會的聲音。他走前去一看,竟然聚集一大羣出家人。因為他們都有清淨的信仰心,所以,他走去向其中一位掌管總務的維那打聽:「你們有這麼多人聚集在這兒,到底要有多少東西,才能供養你們一天的伙食呢?」

    那位維那回答:「只要有黃金三 十兩 ,就足夠一天的伙食了。」千那一聽馬上掏出所有的黃金,布施給那位維那說:「我供養你們一天的伙食費,我明天會再來。」結果,他當然要空手回家了。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思惟十善業

漫步在法林

P.214

    佛陀來到一個村落,當地的居民們圍繞著世尊。有的禮敬佛陀,有的對世尊寒暄,有的自我介紹,有的什麼都不做就坐下來,各種人物都有。接著,便很正式地提出他們的問題,他們想要的東西很多,包括希望家裡小孩子擠得滿滿的、可以享用婆羅奈的栴檀木、擁有黃金等等,而他們的關懷點多半是這一輩子的,最後才提到死亡之後要升到善趣。

    佛陀就直接教他們一個法門,這也是適合每個人使用的方法: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鬼子

漫步在法林

P.92

    且說一個漢子奉命到遠地出差。一天夜晚,他來到一棟空房裡過夜了。不料,到了深夜,忽然看見一個鬼子挑著一具屍體進來,然後把屍體放在他的前面。誰知後面又有一個鬼子追來,怒斥先前那個鬼子說:「這具屍體是我的,你怎麼可以挑著來呢?」先來的鬼子說:「它是我的,根本是我自己弄進來的。」後來的鬼子說:「這具屍體實際上是我挑來的呀!」於是,這兩個鬼子各自拉住屍體的一隻手,開始爭吵不休。

    先來的鬼子說:「這裡有一個人在場,你不妨去問他好了!」後來的鬼子立刻發聲問道:「你說這個屍體到底是誰挑進來的呀?」那個漢子暗想:「這兩個鬼子力氣強大,如果我說實話,必然會便殺害,如果我撒謊,也恐怕難逃一死,反正說不說實話都難免一死。既然這樣,那又何必說謊呢?」於是,他毅然表示:「先來那個鬼子挑進來」果然不出他所料,後來的鬼子勃然大怒,拉著漢子的手,硬把他拖出外面來。前來的鬼子拿起屍體的一隻手臂,碰到那漢子的身體很快地黏住他了。這樣一來,漢子的雙臂、雙腳。頭部和肘部,甚至全身上下都不能動彈了。於是,兩鬼同時吞食這個漢子的身體,之後,擦擦嘴巴離去了。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心自然

 

      鄭璿問神會禪師:「什麼是道?」

      神會禪師答:「沒有名稱是道。」

      鄭璿又問::「道既然沒有名稱,為什麼稱之『道』呢?」

      神會禪師答:「道本身始終不言說,稱之為『道』,只是因為需

要回答問題。」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不走

 

     一位禪師來到一位富庶人家,主人盛情款待之後,要送一件珍貴的東西給禪師,於是便帶禪師來到他珍藏寶物的箱子前。

     打開一看,裏面有許多金銀珠寶。禪師問道:「這都是你的?」

     主人得意地說道:「是的!」

     禪師說:「太少了。」

     主人很驚訝地問:「禪師,難道你也有?」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靈之窗需要擦拭

有佛法就會有想法

P.120

    秋天秋風秋雨,玉米水稻成熟。田野中起伏著一片片金黃的浪濤,農人揮汗如雨慶豐收。大地洋溢著一片歡樂的氣息。

    佛陀來到農莊,許多人都恭敬地供養他。只有一個生性固執的農人,十分生氣地大聲質問佛陀:「我們平時勤力耕種,才有今天的收穫,你為什麼總是遊手好閒、不勞而獲呢?」

    「長者,我也在耕耘啊。」

    「你是農夫麼?你的牛、種子和田地在哪裏?」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3富翁與服務生的差別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常在一家餐廳裡吃便餐。每次用餐後,他都留下一塊錢給服務生當小費。

  有一天,洛克菲勒又到這家餐廳用餐,餐後他還是給了服務生一元小費。服務生忍不住說:「假如我是你,我不會吝惜,給這麼少的小費。」洛克菲勒答道:「就因為這樣,你才會是一個服務生。」

 

*老師的悄悄話*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染布的比喻

漫步在法林【心】

P.186

    從前,佛陀在王舍城祇園精舍,如此地教誨弟子:

    「比丘們!想想這裡有一塊髒布。染布工如果想把它染成藍色,或者紅色,或者是黃色,將會有怎樣的結果呢?那塊布總不能染得顏色鮮麗。因為那塊布本來就不潔的緣故。比丘們!如此倘若你們的心被污染時,必定會做出惡業。

    比丘們!反之,如果這裡有一塊清潔的布,染布工把它染成藍色,或者紅色,或者是黃色,將會有怎樣的結果呢?那塊布必能染成色澤鮮麗,因為那塊布本來就清潔的緣故。比丘們!如果你們的心是清淨的話,必定能做得到善業。

    比丘們!心的不潔是什麼?貪心就是心的不潔,瞋恨就是心的不潔,愚癡就是心的不潔,隱藏過失就是心的不潔,吝嗇是心的不潔,高傲、自大就是心的不潔,放逸也是心的不潔,欺騙也是心的不潔。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漫步在法林

P.106

枕稻草而卧

 

    毘舍離為跋耆連合的首都,南隔恆河和摩揭陀國接連,西和拘薩羅國的勢力範圍相連,也就是夾在當時的兩大王國之間。毘舍離雖受兩大國威脅,但由於其城政治制度是會議政體,以致得以保全獨立。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