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學習分享 ------ 30個字母
很高興去上了 乘宗法師所教授的藏文課 昨日是第一堂課 總共4堂課 每星期三早上09:30 在高雄市三民區德山街35巷17號16-1樓 感覺非常法喜充滿 感恩法師
首先法師先帶領我們唸誦文殊菩薩《妙吉祥最勝智德讚》和 文殊菩薩心咒 祈請文殊菩薩加持我們 真的很棒喔 學習都沒有障礙了
法師建議我們可以去請購一本"拉薩口語讀本" 台北佛哲書局 這本書對初學者幫助很大
很高興去上了 乘宗法師所教授的藏文課 昨日是第一堂課 總共4堂課 每星期三早上09:30 在高雄市三民區德山街35巷17號16-1樓 感覺非常法喜充滿 感恩法師
首先法師先帶領我們唸誦文殊菩薩《妙吉祥最勝智德讚》和 文殊菩薩心咒 祈請文殊菩薩加持我們 真的很棒喔 學習都沒有障礙了
法師建議我們可以去請購一本"拉薩口語讀本" 台北佛哲書局 這本書對初學者幫助很大
元音符號
![]() 藏文文字中有四個非常特別的符號,稱之為元音,它的作用為改變輔音字母的母音發音,它必須與三十個輔音字母拼組成新字,不能單獨形成字,所以沒稱它為字母,而稱為符號,這四個元音符號如下圖所示: 除了第二個元音符號必須加在輔音字母之下,其他三個都是加在輔音字母之上,當它們與輔音字母組成新字時,會使輔音字母的母音a改讀為i、u、e、o等母音,如下表所示:西藏人習慣上,以符號名稱的唸音(兩個音喔)稱呼這四個元音符號。並非以讀音i、u、e、o稱呼之,請大家要注意一下。 |
我因佈畏築一屋,此屋即是法性空,無慮衰朽與傾穨。
我因寒冷尋衣著,此衣即是臍拙火,從此無懼冰雪寒。
我因貧窮尋財物,得財無竭七勝寶,從此無懼貧窮苦。
我因饑餓尋食物,得食法性三摩地,從此無復慮饑餓。
為什麼要生氣?
聖嚴法師
佛法認為,「貪、瞋、癡」是我們人類的三種根本煩惱,稱為「三毒」。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過有一些人是瞋恨在心裡,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會把心中的瞋恨從身、口的行為中發作出來,無論是表現在言語或身體上,都是既傷己又傷人。所以,我們通常會把瞋譬喻為火,又稱為瞋火,是因為它像火一樣會使我們失去清涼的智慧。
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平心靜氣,就不會有瞋恨心了。可惜的是,要一直保持心靈的平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瞋恨的起因,一般認為是外在環境無法獲得滿足,或者不能讓人順心如意,而使人的內心產生衝突而生起瞋恨心。
夢參法師開示
--------------------------------------------------------------------------------
舊事成空莫可追 放下自在身清明
能看得破、放得下,日常生活當中就會活的愉快一點。如果起煩惱了,就坐下來想一想,為什麼要這麼苦﹖為什麼要煩惱?煩惱和苦都是自己找的,心不安定,煩惱很重的人,都是不肯靜下來想一想,如果肯靜下來想一想,就不會煩了。
還有,我們總愛想過去的事,過去的都已經沒有了,還要回憶把它拉回來,特別是年紀大的人,總把三、四十歲,精強力壯的事拿來回想,「當年我怎麼樣、怎麼樣!」……。過去的,早就過去了,何必拉到現在﹖你貪戀不捨,就看不破,放不下,沒生起出離心,沒有出離心,你的大悲心就不可靠。因為你的大悲心是從貪愛心出發的,如此怎麼能生出智慧來呢﹖心念盡是貪愛是長不出智慧來的。你得先消除這些貪愛,才能漸漸覺悟,才能「明」,怎麼能生起「明」呢﹖這要先觀照,先觀想自己的心,做事時感覺很煩悶,事情現前時,腦筋要先靜一下,想一想,想一想就是沉澱一下,讓心靜下來,才能生出智慧。如果你想學一點智慧,要跟隨佛的教導,就要明白佛所說的那些法。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佛之後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結合起來﹖若我們能把所學到的佛法,應用到自己的生活,這樣學佛才有意義。現在跟大家講「怎樣能夠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結合在一起」。
佛法最了義的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證菩提果的過程,在家學佛工作忙,事情也多,要怎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證菩提果﹖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及生活結合在一起來修行。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接觸很多的事,遇到人該怎麼處理﹖遇到事時,又該怎麼處理﹖我想跟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要知道佛的涵義。「佛」,印度話叫「佛陀耶」,譯成中文就是知覺的覺,覺悟的覺,就是覺悟;再淺顯一點說,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就是佛;要是不明白、糊裡糊塗的,就是眾生。學佛就是學覺悟、學明白的方法,用這個方法能使我們明白,使我們覺悟,我們就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至於要怎麼來運用方法呢﹖
發了菩提心之後,第一、要有出離心,要怎樣生起出離心呢?就是要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你當前所生活的環境,若是認識了當前所生活的環境,你就不會受環境的迷惑和傷害;能夠隨順這個環境,使這個環境中生存的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都能夠愉快安定,你就是行菩薩道了。
這次我們在醫院演講,這所醫院裡所有的醫生、護士、勤務人員都是在行菩薩道,這就是菩提心中的大悲心,要能對一切人慈悲,醫生對待病人要付出大悲心,這個大悲心裡頭就要有智慧,沒有智,大悲心就生不起來。這個大悲心是「愛見大悲」。當你看見那些失去工作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能力的人,如病人、斷氣的人或植物人,你總能想到他們的痛苦。如果你能設身處地的用佛教導的方法去愛護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能認識痛苦是怎麼來的,這樣這個工作與環境,對行 菩薩道、發菩提心的人而言,是一個特別好的環境,能夠這樣想,你對這個工作就能有耐心。特別是學佛的人,這就是你行菩薩道最具體的,最現實的一個環境。
要發菩提心,首先要具足出離心,這個世界沒有一樣事情是快樂的,因為不快樂,你就不會貪戀。面對世間所有的事物,不會爭名也不會奪利,不會去貪戀;因為你生起了更大的慈悲心,對你的患者就能愛護得更好一點,為了希望他能減少痛苦,就盡你的力量幫助他,這樣你的大悲心就生起來了。
嘛呢堆是由大批虔信佛法的人,
在石塊、石片或卵石上,刻出六字真 言、經文或佛像,層層往上堆疊而形成。
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zBb8XflSv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