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2.16~17海濤生命志業體 歲末聯誼團聚〈環境篇〉

地點:雲林大悲林道場〈原三好米休閒農場〉

 

進大門後左邊景:有莊嚴的舍利塔,設立塔下方為轉經輪。

 

進大門正中央景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造因緣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修養很好,人人都很敬重他,有一天,佛陀座下的弟子即請問道:「佛陀!這位年輕的比丘到底有何德行?為何有這麼多人對他如此禮敬、讚歎呢?」佛陀說:「這是來自於他的發心發願!」

 

佛陀說了一個故事:

過去有兩人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他們的生活非常貧苦。有一次,他們相約出門去找工作,其中一位發現家中的食物僅剩下一碗綠豆,這是他們唯一僅有的資糧,於是就帶著這碗綠豆出門。

 

當他們進城後,遇到一位辟支佛,他的行儀非常莊嚴,而且修行境界高深,來去自如。他們見到辟支佛非常歡喜,即彼此商量:「他能夠來去自在、威儀莊嚴,這一定是前世修來的福慧德行!」其中一位說:「過去生我們一定是沒有修福,所以現在這麼困苦。如今能遇到有修證的聖者,實在是很難得,我們要把握機會供養聖者。」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佛的足跡---過堂》

佛門攝影九年,張望的系列作品獲得

“休閒在杭州”全國攝影大賽特等大獎

他歷時三載設計並攝影的畫冊

《靈隱寺》獲得國際國內十大攝影、設計獎

他擔任總攝影的杭州大型文化叢書《西湖全書》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足跡---禪靜》

獲獎作品拍攝背景:

《中國寺廟印象之二 - 禪靜》

獲2004年第13屆奧地利國際超級攝影巡迴展中國專題組金牌獎


西元2004年二月某日清晨,中國靈隱寺的僧侶們在進行集體打坐修禪活動。作為修持的一種方式,打坐修禪在中國佛教寺廟中已延續了一千多年。通過多種方式以求清心明性,從而獲得智慧。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堂中死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只有守關的老禪師心中清楚,參加這次閉關的四十名法師今天已經到了最後一關——破生死關;生死觀亦稱情欲關,情欲不斷,生死難了。但願這些法師今天能不出意外,順利過關。

    就在守關老禪師擔憂默禱中,門外傳來了陣陣爭吵聲,是禪堂外護關的師父與一名女子在爭吵,老禪師輕輕打開房門想勸阻爭吵,可就在這時,那名女子猛地推開了房門,突然一步闖進了禪堂,守關法師再想攔時已經遲了,隨著門響四十位破關的法師幾乎同時睜開了眼睛,他們被眼前的這位女子驚呆了,一位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是那樣的秀美、端莊、俏麗、輕盈,她的目光掃遍了每一位端坐的禪師,並報以淡雅溫柔的一笑,那攝人神魂的一瞥,那動人心魄的一笑,足以讓每一個見到她的人終生難忘。守關的老禪師恭敬地合掌相問:

 “請問女施主進我禪堂,不知有何貴幹?”

  “阿彌陀佛!得知眾位法師在此閉關,我特來供養每位法師僧鞋一雙,請老禪師慈悲,滿我心願。”

  “既然如此,請施主將僧鞋留下,待出關之後老納替施主分發便是。 ”少女輕輕一搖頭,含笑答道:“我發願將每雙僧鞋親自為法師們穿上,請禪師慈悲,這樣既滿了我的心願,也滿了諸位法師的難言之願。

    ” 此時禪堂中四十位法師一聽少女要親自為自己穿上僧鞋,無不怦然心動,個個面露欣喜之色。

    老禪師無奈地歎息一聲,合掌應道:“既是如此,施主請便。 ”少女輕移蓮步,依次為每一位法師躬身穿鞋,那姣美的笑臉,那柔軟的雙手,那阿娜的身姿,那沁人的幽香,使每個法師無不暗暗自慨:“能與此女相伴一日,死也足矣!”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法佈施較財佈施更殊勝的原因 --益西彭措堪布

  《大智度論》中講到,佛說財法二施以法佈施更為殊勝,原因是:
  一、財佈施的果報在欲界中,法佈施的果報或在三界或出三界。
  二、財佈施有量,法佈施無量。
  三、財佈施有盡,法佈施無盡。
  四、財佈施果報清淨少、染污多,法佈施果報染污少、清淨多。
  五、做大財施要觀待很多力量,法佈施只要從心中流現,不必觀待其它,所以,極為方便。
  六、財佈施能讓四大諸根增長,法佈施能令具足無漏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七、財佈施不論佛陀是否出世,世間常有,而法佈施唯佛出世才有。因此法佈施難得。怎麼難得呢?即上至辟支佛也不能說法,他在乞食時,以飛騰變化來度人。從法佈施中能出生財佈施和聲聞、緣覺、菩薩、佛陀四聖果位。況且,若有法佈施,則能分別諸法——有漏法、無漏法、色法、無色法、有為法、無為法、善法、不善法、無記法、常法、無常法、有法、無法,一切諸法實相清淨不可破不可壞,這林林總總的諸法略說是八萬四千法藏,廣說無量無邊。這些法都是從法佈施而分別了知。故說法佈施殊勝。
  佛在《六波羅蜜多經》中告訴慈氏菩薩,法佈施有三事超過財佈施:
  一、財佈施有盡,法佈施增長無盡,故法佈施殊勝。
  二、財佈施,受者僅限於現在得利益;法佈施,受者現在、未來都得利益,無量世中恆時隨逐,無人能奪,乃至無上菩提常不捨離。
  三、財佈施,施者得利益,受者無利益;法佈施,施、受雙方都得利益,即受者通過聞法、發心,能速證無上菩提。
  以這三種意義,法佈施更為殊勝。再者,修行法佈施,名稱遠聞,人天尊重恭敬。以此因緣,首先宣說法佈施。
  《優婆塞戒經》說:「眾生聞法斷嗔,由此法師來世色相上妙;眾生聞法慈心不殺,由此法師來世獲得長壽;眾生聞法不盜財物,由此法師來世資財豐裕;眾生聞法歡喜佈施,由此法師來世身具大力;眾生聞法遠離放逸,由此法師來世身體安樂;眾生聞法遣除嗔心和愚痴,由此法師來世辯才無礙;眾生聞法生信除疑,由此法師來世信心明了。」如果能教化他人,則具足佈施、持戒、多聞、智慧,應當依此類推。
  總之,法佈施是能含攝無量利益、無限深遠利益的大總集佈施。成辦一切暫時、究竟利樂的方法都在佛法中,若能不顛倒並以清淨意樂對有情佈施聖法,則一個法佈施中就能實現無量的自他二利,因此法佈施最殊勝。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福慧具足的小老鼠】——布朗尼往生實記

․本文原載於:2002年1月《慕西》第43期

■常安∕著 ■李曼玲∕譯

西曆2000年6月17日下午,我的小老鼠布朗尼安詳往生了,我相信牠已快樂抵達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天中午12點左右,布朗尼靠在籠邊,用病奄奄的眼睛看著我,彷彿已從死神那兒走了一遭回來。我注意到牠的耳朵和尾巴已失去原有的光澤,變成深黃與淺棕相間的顏色。牠看著我,彷彿是要說些什麼,我開始緊張害怕起來,立刻把籠子上層取下,看清楚些。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用鏡頭傳遞佛家教義中的“空”的意境?

 

《佛的足跡---過客》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足跡---凡聖》

    張望深入佛門創作的攝影作品發表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系列專題《走進天台山佛學院》在《中國攝影》刊出,備受好評;發表在《中國攝影報》、《人民中國》、台灣《攝影天地》等報刊上的作品,也轟動了攝影界和佛教界。

    靈隱寺,張望一直嚮往的佛教拍攝之地。但是,許多攝影師要求到靈隱寺拍攝均遭拒絕。

    2006年8月的一天,張望突然接到靈隱寺負責文化宣傳的法師的來電,靈隱寺正在籌建靈隱網,並且要印製大型畫冊用于佛教文化宣傳,需要大量圖片。靈隱寺經多方尋覓,選定張望承擔此任。

聞此,張望欣喜萬分

    靈隱寺的法師和方丈都很喜歡張望,九十高齡的方丈破例同意張望住在方丈樓,和自己一起在小齋堂用餐。方丈不喜歡他人拍照,唯獨允許張望跟隨拍攝。

    在深入接觸中,張望獲知,方丈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系,不但佛學高深,而且詩詞書畫無不精通,是一個學識淵博,品行高潔的大師。就這樣,張望和方丈同吃同住竟達三年。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足跡---佛國》

“我出生在中國佛教勝地天台,巍峨的殿宇,神秘的僧侶,一直激發著我強烈的好奇。”張望說。

上大學後,張望在大量閱讀中發現,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源頭之一。那麼,能不能用圖片攝影來表現佛教文化呢?機緣很快來了。

1999年,天台山佛學院成立,佛學院希望拍攝一些宣傳圖片及存檔資料,他們找到了張望。他盡心盡力為佛學院拍了大量照片。

初次接觸使他對佛門攝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渴望跟蹤拍攝,佛學院同意了他的要求。從此,張望成了佛學院的編外人員。

凌晨四時,睡意正濃,木梆聲響了,他立即起床;4:30,學僧到大殿做早課;6點“過早堂”早餐;8點上課。晚餐後是他重要的拍攝時段,他帶著相機與學僧們一起散步聊天;週末,學僧外出、或逛街、或購物,他亦跟隨拍攝。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足跡---澄境》

1962年中秋,張望出生在浙江天台一個書香門第,面對中秋的望月,父親給兒子取名張望。父親何曾想到,兒子日後竟會以“張望”為職業。

1985年,他終於如願以償,成為天台縣解放後第一個正式考上浙江美術學院的考生。

在大學攻讀油畫期間,因外出採風需要,他開始攝影,第一次拍攝的作品就得了獎。畢業前夕在西雙版納採風拍的照片,後在《浙江畫報》發了專版。

三峽大壩合龍前夕,他專程趕去拍攝風光,攝影作品獲得《光與影》專業攝影雜誌全國月賽一等獎。

攝影上的成績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也決定了他的藝術道路。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足跡---梵音》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足跡---覺者》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足跡---尋佛》

 

 

杭州煙霞洞,洞窟幽暗,壁上雕刻著許多古印度佛教傳說人物雕像,張望在僧人的陪同下前往拍攝。

當僧人手持蠟燭觀賞雕像時,張望怦然心動: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啊:古代異域的神僧與現代的中國僧人,幽暗的洞窟和柔和的燭光,雕刻靜止的傳說與有生命的人物交疊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穿越千年時空隧道、迷離神奇的畫面效果。

  

傑作《煙霞洞之謎 尋佛》誕生了!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澤》淡黃色封面的書名下

一個圓形鏡頭聚焦著一個正俯伏在地虔誠朝拜的僧人


  打開《佛澤》是一篇篇深入佛門的傳奇歷程

100 餘幅佛教題材的攝影作品,一張張都來歷不凡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