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二因緣

圖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congjay1204#!/photo.php?fbid=362133393874963&set=a.231737416914562.59854.100002349157256&type=1&theater

北傳佛教說一切有部

俱舍論》及其註釋[12]繼承《大毘婆沙論》而確立的按三世二重因果釋義的十二因緣:

1.  無明,過去世煩惱帶來的,蒙蔽了真如本性,所以叫無明。

2.  行,過去世身口意造作的一切善業或者不善業,其中包括身行、口行、心行。

3.  識,其中包括六種: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13]

4.  名色,名即是心,指心只有名相而無形質;色指身體,指托胎後至第五個七日,身體各部分如手腳等都已形成。

5.  六入,指在名色之後,各種感覺器官和思維功能都已產生,叫做六入,即六根。(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6.  觸,出胎以後,至三四歲時,六根雖能接觸六塵,但是未有苦或樂的想法,叫作觸。(六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也。)

7.  受,從五六歲至十二三歲時,六根能分別六塵中的好惡境界,但是未能起貪淫之心,叫作受。

8.  愛,從十四五歲至十八九歲時,貪圖享樂等境界,但是未能廣遍追求,是名為愛。舍受的本性是寧靜的,而這也能成為愛的目標。

9.  取,從二十歲後,貪慾轉盛,到處追求五塵境,叫作取。(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

  1. 有,因為追求諸境而引起善惡業,積集牽引,產生三有的結果,叫作有。(因果不亡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即三界也。)
  2. 生,指因為現世的善惡之業,未來世還在六道四生中受生,叫作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也。四生者,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也。)
  3. 老死,指在未來世受生之後,五蘊之身,成熟後又開始敗壞,叫作老死。(五蘊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

文章出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81%E4%BA%8C%E5%9B%A0%E7%BC%9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十二因緣
    全站熱搜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