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電視 台中五方講堂
跳到主文
宣揚海濤法師志業:戒殺、放生、吃素、念佛、持咒、施食的blog,歡迎網友訂閱與分享。
部落格全站分類:
社團組織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y
20
Wed
2009
21:18
生命教育--面對苦難時要堅持、樂觀與勇氣
close
面對苦難時要
堅持、樂觀、與勇氣
。
---
張忠謀 ---
朋友買來紙筆硯台,
請我題幾個字讓它掛在新居客廳補壁。
這使我感到有些為難,因為我自知字寫的不好看,
何況已經有很多年沒寫書法了。
朋友說:
「怕什麼?掛你的字我感到很光榮,
我都不怕了,你怕什麼?」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紙、磨墨,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
朋友說:「這是什麼意思?」
我說:「意思是說我字寫的不好,你看到這幅字,
請多多包含,多想一、二件我的好處,就原諒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態度,朋友說:
「講正經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占了決大部份,
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
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辛慰的事情,
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
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
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的珍惜,
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聽了,非常歡喜,抱著「常想一二」回家了。
幾個月之後,他來探視我,又來向我求字,
說是:「每天在辦公室裡勞累受氣,
一回家之後看見那幅『常想一二』就很開心,
但是牆壁太大,字顯得太小,你再寫幾個字吧!」
對於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應,
於是為「常想一二」寫了下聯「不思八九」,
上面又寫了「如意」的橫批,中間隨手畫一幅寫意的瓶花。
沒想到過幾個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報端,
引起許多離奇的傳說與流言的困擾,朋友有一天打電話來,
說他正坐在客廳我寫的字前面,
他說:「想不出什麼話來安慰你,唸你自己寫的字給你聽: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接到朋友的電話使我很感動,
我常覺得在別人的喜慶錦上添花容易,在別人的苦難裡雪
中送炭卻很困難,那種比例,大約也是八九與一二之比。
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
當然更甭說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不過,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後,
在生活中大概都鍛鍊出寵辱不驚的本事,
也不會在乎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
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歷過生命的痛苦與挫折,
也經驗了許多,情感的相逢與離散,
慢慢的尋索出生命中積極的、快樂的、正向的觀想,
這種觀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觀想。
常想一二的觀想,
乃在重重烏雲中尋覓一絲黎明的曙光,
乃是在滾滾紅塵中開啟一些寧靜的消息,
乃是在瀕臨窒息時,有一次深長的呼吸。
生命已經夠苦了, 如果我們把幾?
年的不如意事總和起來,一定會使我們舉步惟艱。
生活與感情陷入苦境,有時是無可奈何的,
但是如果連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
那就是自討苦吃,苦上加苦了。
在波濤洶湧的海上航行,我早已學會面對苦境的方法。
我總是想:
從前萬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做樂,
眼下的些許苦難自然能逆來順受了。
我從小喜歡閱讀大人物的傳記和回憶錄,
慢慢歸納出一個公式:
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難的,
他們的生命幾乎就是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真實證言,
但他們在面對苦難時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
能「常想一二」,最後他們超越苦難,
苦難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養料,
是為了他們開啟蓮花所準備的。
使我深受感動的不是他們的苦難,
因為苦難到處都有,使我感動的是:
他們面對苦難時的
堅持
、
樂觀
、與
勇氣
。
原來如意或不如意
並不是決定人生的際遇
而是取決於思想的瞬間
原來
決定生命品質的不是八九
而是一二
----『觀點比事實更重要』----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分享在我的 Facebook
分享在我的 Plurk
分享在我的即時通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台中五方講堂
生命電視 台中五方講堂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E-mail轉寄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最新留言
月曆
«
二月 2025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相簿幻燈片
文章搜尋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施食 (2)
印度錫金大愛道比丘尼院 (11)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 (26)
法會行程 (184)
生命電視台 (493)
海濤法師 (557)
海濤法語 (50)
關心 Serajey Secondary School (12)
大寶法王噶瑪巴 (34)
有關施食 (67)
講堂紀事 (512)
法會報導 (235)
佛法基礎 (836)
門門第一 (126)
護生放生 (125)
素食環保 (204)
佛典故事 (47)
好書推薦 (775)
因緣果報 (167)
生命教育 (445)
佛曲心咒 (257)
影片視訊 (394)
兒童天地 (161)
書法寫經 (8)
English Buddhist Text (18)
健康醫百分 (54)
未分類資料夾 (201)
未分類文章 (52)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9 三月 (3)
2019 二月 (4)
2019 一月 (8)
2018 十二月 (1)
2018 十月 (3)
2018 九月 (2)
2016 五月 (1)
2016 三月 (1)
2016 一月 (1)
2015 十二月 (5)
2015 十一月 (2)
2015 十月 (6)
2015 九月 (15)
2015 七月 (5)
2015 六月 (23)
2015 五月 (15)
2015 四月 (6)
2015 三月 (24)
2015 二月 (16)
2015 一月 (35)
2014 十二月 (22)
2014 十一月 (36)
2014 十月 (21)
2014 九月 (26)
2014 八月 (35)
2014 七月 (12)
2014 六月 (35)
2014 五月 (68)
2014 四月 (29)
2014 三月 (16)
2014 二月 (57)
2014 一月 (29)
2013 十二月 (41)
2013 十一月 (25)
2013 十月 (38)
2013 九月 (47)
2013 八月 (57)
2013 七月 (56)
2013 六月 (63)
2013 五月 (59)
2013 四月 (65)
2013 三月 (57)
2013 二月 (27)
2013 一月 (53)
2012 十二月 (35)
2012 十一月 (63)
2012 十月 (86)
2012 九月 (112)
2012 八月 (76)
2012 七月 (62)
2012 六月 (60)
2012 五月 (42)
2012 四月 (71)
2012 三月 (104)
2012 二月 (53)
2012 一月 (58)
2011 十二月 (29)
2011 十一月 (60)
2011 十月 (93)
2011 九月 (137)
2011 八月 (129)
2011 七月 (174)
2011 六月 (136)
2011 五月 (172)
2011 四月 (139)
2011 三月 (185)
2011 二月 (116)
2011 一月 (160)
2010 十二月 (148)
2010 十一月 (139)
2010 十月 (146)
2010 九月 (199)
2010 八月 (177)
2010 七月 (131)
2010 六月 (168)
2010 五月 (138)
2010 四月 (144)
2010 三月 (199)
2010 二月 (107)
2010 一月 (98)
2009 十二月 (139)
2009 十一月 (171)
2009 十月 (80)
2009 九月 (95)
2009 八月 (20)
2009 七月 (38)
2009 六月 (38)
2009 五月 (108)
2009 四月 (68)
所有文章列表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