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紫金缽

    從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他有很深的禪定功夫。有一天,皇帝送他一個紫金缽。他心裡非常高興歡喜,於是對缽起了貪愛。

    由於他禪定功夫已經到達無念的境界,只要一入定,任何人都找不到他。

    一日,他陽壽將盡了,閰羅王就派了二個小鬼來找他,可是任他們東尋西找,就是找不到!

    二個小鬼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去找土地公幫忙,土地公對小鬼說:「金碧峰已經入定了,你們是沒辦法找到他的。」

    二個小鬼央求土地公為他們想個法子,否則不知如何向閰王交差?土地公想一想說:「金碧峰他什麼都不愛,就愛他的紫金缽,如果你們想辦法找到他的紫金缽,輕輕地彈三下,他自然就會出定。」

    於是,二個小鬼東找西找,找到了紫金缽,輕輕地彈了三下。當紫金缽一響,
果然!金碧峰出定了!說:「是誰呀!在碰我的紫金缽。」小鬼就說:「你的陽壽盡了,現在請你到閰王爺那裡報到。」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認為是負面的事,佛卻有正面的回應。

你會說:「這是不可能的。」 佛卻說:「法無定法,凡事都能。」
 
你說:「我太累了。」 佛說:「我給你安心。」
 
你說:「沒有人真正關心我。」 佛說:「我關心你。」
 
你說:「我支持不住了。」 佛說:「我的福德夠你用。」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感謝佛陀跟感謝人的差別 】 網路文章分享

    有兩個乞丐,每天同時經過一戶富貴人家。

    這家的主人,每天丟銅板給他們,比較高大的那位乞丐總是大聲喊著:「...多謝主人!你真是仁心大愛,做好事,願你長命百歲,永遠健康!」

    但是另外一位瘦削矮小的乞丐,只是輕輕地說:「感謝佛祖的恩典。」

    這家的主人每天都丟銅板到窗外,而每天也同時飄來兩種感謝的聲音,一個感謝他,另一個感謝佛祖。

    這家的主人起先不覺如何?漸漸地開始有一點不舒服,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一直累積,直到有一天,他想:「奇怪!是我給他錢,他不謝我,卻去謝佛,我要給他一點教訓,讓他明白他應該謝的是我。」

    主人到麵包店,叫師傅烤了兩條大小一樣的吐司,將一條挖空塞了珍貴的珠寶,然後再把它封起來,兩條麵包看起來完全一樣。

    乞丐來的時候,他把那個普通的麵包交給瘦小的、只會感謝佛的乞丐, 而把那條藏著金銀珠寶的麵包,交給高大、每天謝他的乞丐,主人心想:...「讓你知道,謝我跟謝佛祖的差別在哪裡!」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方講堂公告:

2月27日慈悲的海濤法師晚上於慈悲寺新增慈悲施食法會,

當晚已將預訂參加3月3日八關齋戒已寫好的消災、超薦牌位化掉。

若有菩薩於2月27日前先書寫,可再填寫一次。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3UH-mHHz-0

 

    雅魯藏布江中部流域這片肥沃的土地,古稱"衛藏"。相傳由蓮花生大師親手建造的西藏歷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今天仍然矗立在這裡。 
 
    桑耶寺,藏文意為"無邊寺"、"超出意想寺"、"不可想像寺"。  

    桑耶寺,由於其三層主殿分別呈現出藏、漢、印度三地的建築風格,故又名"三樣寺"。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祖師語錄

達摩大師大乘入道四行觀
達磨祖師
出處:達磨四行觀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行入謂四行,其餘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
 
云何報冤行
 
  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人非天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二隨緣行者
 
  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
 
三者無所求行者
 
  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捨諸有,止想無求。經曰: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言無所求行。
 
四稱法行者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eHuPybdCq4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eaHfUSgLhY&feature=youtu.be

這些熊身體被人類穿上鐵衣無法活動,連自殺也不能。

他們的身體被挖了一個洞,插入一條管子到膽,

每天活取膽汁,鮮血淋漓...

在越南、中國有許多大大小小合法或私人的養熊場,

養熊場裡的黑熊品種多數是月熊,

牠們的任務是活著並提供膽汁....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不飲酒戒」的由來

 

    學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堅持善行,斷除惡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淨,成就信實誠正的品格。

    佛陀在世時,曾於某年的「結夏安居」結束後帶著弟子們遊化各地;他們到達某個人潮聚集的村落,村民見到佛陀都很恭敬。

    當佛陀帶著弟子們走出村外,正要朝向拔陀越村的方向走去時,這些敬重佛陀的民眾關心地告訴佛陀說:「那個拔陀越村去不得啊!因為村裡有一所修道院,院裡盤據著一條毒龍,一靠近就會有生命危險,千萬去不得啊!」佛陀微笑表示謝意,不過還是向修道院走去。

    佛陀的隨從弟子中有一位善來長老,他在皈依佛陀之前,曾是外道教徒,具有降伏毒龍的神通本領。他自告奮勇要去修道院伏龍,佛陀默許。

    於是,善來長老獨自一人前往修道院,在院內某個角落,靜靜地打坐。沒多久,毒龍果真出現了,牠口吐毒氣要傷害善來長老,而善來長老則聚精會神地加以對抗,僵持一段時間後,毒龍終於被降伏了。

    佛陀及其他弟子隨後也來到修道院,佛陀慈悲地為毒龍開示佛法要義及皈依意旨,然後帶領一行人回到村裡。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僧的眼淚

 

    有一位中年以後出家的高僧,居住在離家很遠的寺院裡,由於他有很高的修持,許多弟子都慕名來跟他修行。

    平常,他教化弟子們應該斷除世緣,追求自我的覺悟,精進開啟智慧,破除自我的執著.唯有斷除人間的情慾,才能追求無的解脫。

    有一天,從高僧遙遠的家鄉傳來一個消息,高僧未出家前的獨子因疾病而死亡了.他的弟子接到這個消息時聚在一起討論,他們討論的主題有兩個,一是要不要告訴師父這個不幸的消息?二是師父聽到獨子死亡的消息會有什麼反應?

    他們後來得到共同的結論,就是師父雖已斷除世緣,孩子終究是他的,應該讓他知道這個不幸。並且他們也確定了以師父那樣高的修行,對自己兒子的死一定會淡然處之。

    最後,他們一起去告訴師父不幸的變故,高僧聽到自己兒子死的消息,竟痛心疾首流下了悲愴的眼淚,弟子們看到師父的反應都感受到大惑不解,因為沒想到師父經過長久的修行,仍然不能斷除人間的俗情。

    其中一位弟子就大著膽子問師父:「師父,您平常不是教導我們斷除世緣,追求自我的覺悟嗎?您斷除世緣已久,為什麼還會為兒子的死悲傷流淚?這不是違反了您平日的教化嗎?」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彌陀魚

    「阿彌陀魚」的故事,出自《三寶感應要略錄》和《淨土聖賢錄》。

    故事發生在現在的斯里蘭卡,古代有一座島,島上居民都以捕鳥為生,就有佛菩薩去教化島上的居民。怎麼教化他們呢?就化現為魚,讓他們來捕。這種魚都會發出一種聲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漁民要捕這種魚,只要隨著牠們的聲音念「阿彌陀佛」,牠們就過來了。念的「阿彌陀佛」越多,捕的魚就越多,而且味道特別好。所以,他們就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邊念佛邊捕魚,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因為那是座孤島,沒有人去講解佛法。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漁民中年紀比較大的一個人就先死掉了,結果他就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去了。他到淨土之後,就回來說:「你們再也不要幹殺業了,這些魚都是阿彌陀佛化現的,為了我們不聞佛法的邊地眾生,來救度我們,化現為魚。我已往生淨土,坐著蓮花回來。」

    人們還是不相信。

    「不相信你就去看,魚的骨頭上面都有蓮花紋樣。」結果他們一看,果然,魚的骨頭上都有蓮花的紋樣。從此這座島上的居民就斷惡行善、念佛往生。

    你看看,他們這是捕魚,就時常念佛,形成習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們甚至還不知道什麼叫往生,但由於一向念佛──他們也沒有因果報應這個概念,也不知道生前死後,都是糊裏糊塗過日子。但是,念佛形成了習慣,那麼,有這種特殊的因緣,有阿彌陀佛的救度,隨順這句名號的功能,自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非止惡──佛陀六年苦行的因緣

《六度集經》中有這麼一則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者,外出一整天都沒有喝水。當他抵達一個村莊時,已夜深人靜;口很渴的他,看到一口池子,就趕緊掬起水來喝。喝下去後才想到:這口池子有主人,我沒徵求主人同意就喝了水,我犯戒了。要怎麼辦呢?因不知主人在那裏,他就去向國王自首。

    國王問他到底犯了什麼罪?他將經過說給國王聽。國王覺得很好笑,只是喝個水,那有什麼罪呢?他卻說:「我的良知過不去。」並請國王一定要治他的罪。

    國王於是請太子陪他到花園等一下,等國王忙完再說。太子將修行者帶到花園的涼亭邊,請他在那裏等候,就離開了。

    六天後,國王突然想到,趕緊叫人去花園看。沒想到修行者竟沒吃沒喝在那裏等了六天,整個人都消瘦乾枯了。

    國王很不忍心,就說:「這樣就算是處罰你了,你心裏的罪惡感可以解除了。」並要王后趕緊準備營養的食物給他吃。王后知道事情始末,不以為然地微微一笑。

    佛陀說:「那個國王就是過去生的我,無心的過失換來六年的苦行;那位太子就是現在的羅候羅,他在母胎六年才出生;而那輕視一笑的王后,就是耶輸陀羅,她懷胎六年,受盡國人的議論紛紛。」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緣西瓜

 

    一日,佛陀帶了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兩位侍者一同行腳,近中午時分,一行人感到有些口渴,便在路邊的大樹下休息。佛陀見不遠處有塊瓜田,就請阿難尊者前去化緣西瓜讓大家解渴。

    阿難尊者聽從佛陀的指示來到瓜田,見到田裡有位年輕女子在看守西瓜,於是阿難上前客氣地說道:「施主,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行腳到此地,又飢又渴,您是否可以布施個西瓜,讓我回去供養佛陀?」阿難尊者話未說完,那位女子便惱怒地拒絕了阿難的請求,並惡言惡語地要阿難趕快離開瓜田。

    尊者失望地回到樹下,向佛陀報告方才的過程,佛陀不但不驚訝,且微笑著對迦葉尊者說:「迦葉,換你去化緣!」阿難心想,那女子都已經不肯布施,迦葉尊者又怎能化緣到西瓜呢﹖

    迦葉尊者聽到阿難尊者化緣不成的消息,自己心裡也沒多大把握,但因受了佛陀的囑咐,且心知佛陀的一言一行皆有著甚深涵義,便起身前往瓜田。沒想到,瓜田中的女子一見到迦葉尊者,就很高興的站起來向尊者頂禮,並頻頻詢問尊者從那裡來,要往那裡去?是否需要食物以供充飢?迦葉尊者還未開口化緣,女子即主動挑了一顆最好最大的西瓜供養尊者。阿難見迦葉抱著大西瓜回來,心中正感到納悶的時候,佛陀即為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說明兩人過去生的因緣。

    數萬大劫以前,迦葉與阿難同為出家眾時,兩人經常結伴去行腳參訪。一天,阿難走在前,迦葉在後,行經的道路上正好有隻死貓,由於時值盛夏,死貓的屍體已出現腐臭的味道,且身上滿是蟲蟻,正在嚙食著死貓身上的腐肉。阿難一見到這隻死貓,立刻摀住鼻子,匆忙地離開;爾後,迦葉看到死貓,即慈悲的為牠三皈依,並在路旁挖了個坑洞,將貓埋葬,祝願牠能早日超生善道。

    說完過去生的因緣,佛陀便對兩位尊者開示道:「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過去的死貓投胎轉世而來,因為當時迦葉為其皈依祝願的關係,所以得為人身,因此她一見到迦葉就心生歡喜。而阿難因為一念嫌惡的心,所以不但化緣不到瓜,反而還遭受辱罵。」聽完佛陀的開示,兩位尊者更對因緣果報的道理深信不疑。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略說因果業報~

不但明信因果,還要了徹業果法則,才能精進修行,證得了生脫死,這是所有學佛修行人唯一應當要走的解脫正路!

    什麼叫做因果?因果即是佛法,佛法即為因果。因為佛法包括宇宙間一切有為無為的真諦,釋迦佛陀在娑婆世界說法四十九年,說了八萬四千法門,總括起來,不離因果二字,也就是佛法。簡單的說,宇宙間的一切因果就是佛法。學習佛法主要是要明白因果理趣、學習因果,知道世事無常、輪迴痛苦,知道善惡業力、因感果報,因此尋求解脫之道,求證道果,圓滿菩提,利益眾生。唯有明了一切因果而不被因果所遷,才能了生脫死。所以,因果即是佛法,佛法即為因果。

  因果遍於一切,宇宙萬物無一不是因果網絡所構成,能夠透徹的了悟因果,就能夠了知宇宙萬物。因果這兩個字,因是能生的種因,果是所生的結果,有因就必定生果,依所生的果為因又可以生果,比如起了一個念頭要坐飛機去某地這是因,買到飛機票這是果,又買到飛機票這是因,到機場坐上飛機這是果,又坐上飛機這是因,到達目的地這是果,因此就因果的關係來說,是即因即果、即果即因的關係,這是因果不變的必然規律。

  因果無所不容,無所不在,大如飛機、小到細胞都有因果,一支筆有因果,一盞燈也有因果,乃至一聲咳嗽都是因果,多生所造的惡業這是因,以致咳嗽生病這是果,生病咳嗽這是因,對周圍環境產生的聲音影響這是果。起心動念也有因果,就如見到別人做好事而心裡歡喜,見到別人做好事這是因,自己生起歡喜心這是果,生起歡喜心這是因,在意業種下善因必得善果這是果。

  人的出生是因果,人的死亡也是因果;生命的長短是因果,生活的貧富也是因果。因果無處不有,沒有一個眾生能夠幸免於因果,眾生因無始無明的因,造作各種善惡業力的果,由這業力的果,而決定輪迴那一道?該受生什麼地方?受什麼樣的痛苦?受什麼樣的罪和什麼樣的折磨?然後又由無明的因,繼續結業力的果,就這樣永無止境的隨因果業力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不得解脫。能拯救一切眾生,改變這種輪迴之苦的,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學佛修行。

  但是有些人認為六道輪迴只是一種傳說中的存在,不是實在的有,認為鬼是沒有的,六道都是不存在的;只要是有這種觀念的人,就會造成一切因果都是空假的,不成立的。釋迦佛陀說六道輪迴真實不虛,生、老、病、死苦,五濁惡世,我們現在所處的現實生活中,難道不是這樣嗎?事實就是如此。因此,不要認為因果不存在、不會有報應,也不要認為做壞事不讓人知道就好了,不用害怕,總之沒有因果報應這回事;凡認為六道輪迴是傳說不實、認為因果是虛假不存在的人,就是已經落入嚴重的邪惡知見了。任何人處在這個世界中,不想生、老、病、死,但又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存在,必須生、老、病、死充滿痛苦。任何人無論用盡任何辦法所取得的結果,最終還是輪迴世界的無常相果,改變不了生滅無常。無論任何聰慧的凡夫都脫離不了五濁痛苦,因為這就是無常六道輪迴的必然規律,所以六道輪迴是存在的,因果是真實不虛的,而不是道聽途說的不實之語。

  世間勸人上進有一句話,叫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把它用在佛法上正好確切的說明了因果不爽的道理。佛法,可以說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以及六道輪迴的基礎上,如果對這個認識不清楚,或者不能深信業果的道理,那麼即使是學佛學了很多年,修行修了很多年,或者是行善做了很多好事,也是無法累積功德,開展智慧,甚至有時候還會產生種種的障礙。所以,學佛的人首先要深信業果的道理,了解一切果報的業因是什麼,這才能斷除一切身口意的惡行,不再造下惡道之因,才能遠離惡道之苦。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天2月21日〈週二〉為六齋日、十齋日。

欣逢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

善行與惡行乘九億倍〈請注意是九億倍〉,

念釋迦牟尼佛,持齋除罪八千劫,

請多吃素、放生、誦經、念佛、施食..,

功德迴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早日斷惡修善,念佛成佛,廣度無量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