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魔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  

淨界法師:什麼樣的發心,才是正確的呢?

    當我們發了菩提心以後,你的行動是因為你有願力,才會產生行動的;但是這個願力它本身也有堅固跟不堅固的差別。我們看看佛陀在發明菩提心的兩種差別,說:阿難!第一個決定的理解,就是你一定要對聲聞人這種偏空思想的遠離,而修習大乘的菩薩道,最後成就入佛知見。

  這個入佛知見就是悟入我們眾生本具的現前一念心性,從一個攀緣的妄想,而悟入佛的知見,佛的知見就是現前的一念心性。這個時候你應該怎麼辦呢?要好好的審查、觀照你因地所發的心跟果地的覺心,是相同還是不相同?你發心了,你受了菩薩戒,你緣境發心,你那一念心跟你最後成佛─在菩提樹下那個覺悟的心,是相同?還是不相同?

  佛陀說:阿難!假設你因地的發心,是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滅之果,無有是處!所以你的菩提心,有生滅性的跟不生滅性的差別。你看有些人受了菩薩戒,剛開始很熱誠,沒多久,這個人不見了,在菩提道上不見了,這個菩提心就不堅固!在生滅跟不生滅當中,本經佛陀講得不多。但是你看《大乘起信論》講得很詳細了,它說:一個人是緣人而發心─這個菩提心非常不堅固。

  緣人而發心有兩種:第一個,你緣佛而發心,看到佛的相好,哎呀,不得了,我應該好好修行。這種人緣人發心會退轉,因為佛會滅度啊!

  第二個,緣僧寶而發心,看到某一個出家眾持戒莊嚴、功德具足而發心,但是人畢竟是會死亡的。所以你是住相發心,住在佛的相,住在僧寶的相而發心,這樣的心是生滅心。你看很多人他學佛,是因為某一個老和尚修行不錯而學佛的,老和尚在的時候,他用功得很精進;老和尚一不在,他頓失了目標,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感覺心住在一個外在變化的相狀。

  那麼:什麼樣的發心,才是正確的呢?

  你要發自內心的覺悟。所謂的:依止一念心性。我為什麼學佛?只有一個目地─我要開顯我內在自性的功德

  所以這裡就說:你的因地發心是生滅的,你要去求佛果菩提不生滅的功德,是無有是處!

  諸位我們要知道:你為什麼可以拜佛,你知道嗎?拜佛是誰?是那一念心嘛!你為什麼可以布施?所有的法門是心在推動的。我們不要只是注意到修什麼法門,你那個法門的背後是生滅心,你永遠得不到不生滅的果;就好像說你今天用沙,你煮不出飯出來,道理是一樣的。你用生滅心拜了一千拜的佛,雖然福報很大,但是它的本質還是生滅的。生滅就是生滅,它本質改變不了,不會因為你數量多,而改變,不可能!

  你用攀緣心來拜佛,這個果報就是攀緣、就是生滅的人天果報!什麼叫生滅?說白了:就是人天果報,你跟解脫道完全沒有關系,所以我們要重視改變心態。

  修行─有一個能念的心,一個所修的法。能念的心它是主動─諸法無性,境隨心轉嘛!心為菩提,一切法趣菩提;心為名利,一切法為名利。所以:你用什麼心態來修行,這個是很重要的,比你修什麼法門還重要。你的心是不生滅的,你在佛堂裡面掃地,也是成佛的資糧;你的心是生滅的,你供養一個佛像,也是一個生滅的果報。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3/127740.htm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菩提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五方講堂 的頭像
    台中五方講堂

    生命電視 台中五方講堂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