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舍城的街道上
漫步在法林
P.34
在某早晨,佛陀弟子中一位名為阿說示的年輕比丘,獨自來到王舍城街上托鉢。因為他的行為舉止非常安詳莊嚴,讓一名婆羅門教徒深受感動。
這外道修行者內心便想:「如果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佛陀的話,此人必是這名聖者的弟子無疑!問問看誰是他的師父吧!」
但是依照托鉢的規矩,在托鉢的時候是不可以隨便與托鉢者說話的。於是這婆羅門徒只好靜靜跟在阿說示比丘後面。不久,當比丘托鉢乞食結束要返回時,那婆羅門就把他叫住,很尊重地問他說:「你的態度很莊嚴且滿面光彩,請問你的老師是誰呢?所說之法為何?」
阿說示就答說自己是佛陀的弟子,奉行佛陀的教示。
「那麼,你的師父怎樣教你們,可否講給我一聽?」
可是,阿說示比丘認為自己出家修行之日尚淺,還不能夠把佛陀的教示講得好,因此便拒絕了他的請求。
「那麼,不一定要講得好,可否多多少少隻字片語也好,請把佛陀的教示說給我聽。」婆羅門教徒不放棄地繼續追問著。
於是阿說示就為這婆羅門教徒講了佛陀的教示,經典裡是以韻文所記載:「一切法從因緣生起,如果這是因;因緣盡了,法也就消失,這是大沙門說的。」
這婆羅門教徒畢竟有著極高的智慧,聽了阿說示比丘的簡短偈誦後,立刻瞭解了佛陀的說法。不久之後,他便到了佛陀居住之處,成為佛陀的弟子。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的朋友目犍連也是那時和他一同投入佛陀門下的。佛陀在傳法初期便得到這兩位優秀弟子,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阿說示在某些經典翻譯為「馬勝比丘」,是最初從佛出家的五比丘之一。馬勝比丘為舍利弗尊者開示的因緣偈:「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是許多解釋因緣法則的經典中經常會提到的典故。
此因緣偈亦稱「法身偈」、「法身緣起偈」、「法身舍利偈」。昔日印度和中國的佛教徒在建塔、造像時,皆在塔基或佛像內安置此偈,可見此偈的重要性。
感恩香港見心師姐發心打字及校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