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開闊的秘密
前言
兒時,佛常常在耳邊,聽某位居士說佛緣、念佛經。佛,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那麼神秘,是那麼遙遠。因此,那時的佛是常常飄在耳朵邊的.....
少時,佛常常在嘴邊,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失戀了,誇大著自己的痛苦,自我陶醉於這種境界中,那時嘴上不停地嚷著:「我要出家了,我看透了這個世界。」.....
老時,佛常住在我們的心裡,經歷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我們開始冷靜地看著外面的世界,我們開始在內心深處尋找自己的一方聖土,這也許是我們年老後,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理由......
佛在不斷的滲透著我們的心靈,我們時時沐浴在佛的樂觀、佛的智慧、佛的大度之中。
一個朋友告訴我,有一次細雨濛濛的秋天,隻身來到了八大處,剛剛登上山頂的時候,遠處傳來了悠悠的佛教之音,忽遠忽近。此時,此地,此景,音樂顯得空靈剔透。朋友說,那時他真正體會到佛說的那種忘我的境界了。
閒來無事,總愛聽《大悲咒》、《惜緣》.....舒緩的節奏,悠悠的絲竹,輕盈的嗓音,不帶塵世的一點污染,不帶世俗的一點污穢,它們總能喚醒內心深處的佛音、佛念。
如果這算得上佛緣的話,那我是非常幸運的。
茫茫世界,每個人都費盡了心思,尋找自己的一片天地,這片天地不必太大,但一定要清淨,就像泉水那般透明。在外面已經夠累了,回到這片天地好好放鬆,看看藍天深邃、白雲悠悠、小鳥啾啾、綠樹蔥蔥..…
匆匆,時光已逝。留下無盡的沉思讓後人來填補,留下無盡的傳說任憑後人來評論。
晨鐘暮鼓,木魚誦經,香火嫋嫋,佛門幽幽……
是為序。
木魚系列
◎木魚梆梆催人醒
1.人無志不立
「半路子的人只能作半路子的事」
一個和尚出家沒多久,因為耐不住寺院的寂寞和清苦,就向住持提出了還俗的請求,住持答應了這個和尚的要求。
回去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整天在田地裡揮汗如雨。
沒多長時間,就受不了這塵間的煩瑣,又扛著鋪蓋逃回了寺廟。
過了一個月,這個和尚又找到住持,編了個理由跑下山去了。
如此來回折騰了好幾次,有一次和尙又想下山的時候,住持就對他說:
「你別這樣折騰來折騰去的!乾脆也不必信佛,脫去袈裟;也不必認真去做俗人,就在廟宇和塵世之間的涼亭那裡設一個去處,賣茶如何?」
這個和尚一聽,覺得這個工作實在不錯,就答應了。
後來這個人用賺來的錢,討了個帶著孩子的寡婦,繼續在那賣茶。
住持在心裡想:唉!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
智慧禪
人無志不立!很多人做事沒有恆心,認不準自己的方向。做什魔事情都深入不下去,一會東一會西,感覺自己甚麼都通,最後他在哪個方面也沒有成氣候。看清自己,為自己定好位,再持之以恆地去努力,不論碰到甚麼困難都不放棄,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感恩台中蕭又萱小菩薩發心打字及校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