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目 錄

    忍辱大菩提                

      正念的四個範疇            一一

      認識集體醫學           一九

      釋大乘菩薩法           二七

     《佛說灌洗佛形像經》輯要    

     《廣釋菩提心論》摘錄   三四

     大方廣佛華嚴經節錄      四四

忍辱大菩提一

1.菩薩修戒不與聲聞、辟支佛共。以不共故,名善持戒。

善持戒故,則能利益一切眾生。

一、持慈心戒,救護眾生,令安樂故;

二、持悲心戒,忍受諸苦,拔厄難故;

三、持喜心戒,勸樂修善,不懈怠故;

四、持捨心戒,怨親平等,離愛恚故;

五、持惠施戒,教化調伏諸眾生故;

六、持忍辱戒,心常柔軟,無恚癡故;

七、持精進戒,善業日增,不退還故;

八、持禪定戒,離欲不善,長禪支故;

九、持智慧戒,多聞善根無厭足故;

十、持親近善知識戒,助成菩提無上道故;

十一、持遠離惡知識戒,捨離三惡、八難處故。

2.云何名菩薩清淨戒?

一、菩薩之人持淨戒者,不依欲界、不近色界、不住無色界是清淨戒。

二、捨離欲塵、除瞋恚癡、滅無明障是清淨戒;

三、離斷常二邊、不逆因緣是清淨戒;

四、不著色、受、想、行、識假名之相是清淨戒;

五、不繫於因、不起諸見、不住疑悔是清淨戒;

六、不住貪、瞋、癡三不善根是清淨戒;

七、不住我慢、憍慢、增上慢、慢慢、大慢,柔和善順,是清淨戒;

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不以傾動,是清淨戒;

九、不染世諦、虛妄假名,順於真諦,是清淨戒;

十、不惱不熱寂滅,離相是清淨戒。

十一、乃至不惜身命、觀無常想、生於厭離、

      勤行善根、勇猛精進是清淨戒。

菩薩摩訶薩修行持戒不見淨心,以離想故,是則具足尸羅波羅蜜。

─《發菩提心經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五方講堂 的頭像
    台中五方講堂

    生命電視 台中五方講堂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