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佛教徒的叮嚀—二
1.佛教的三種類型:死亡的、有生命的、強壯的。
其中,不接受佛教戒律的規範,這是死亡的佛教;
能遵循佛教戒律的規範,則是有生命的佛教;
能夠實修禪定與直觀活動,有生命的佛教將蛻變為強壯、開展的佛教。
2.親見佛陀:如果你目睹了法,就會親見佛陀;
如果你認識了法,就會瞭解佛陀;
如果法的特質出現了,佛陀的特質就會出現。
3.護衛力量的三種類型:
一、由聽聞經論而產生的;二、由持誦經論而產生的;
三、由實修而產生的。
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聽聞、持誦經論所產生的護衛力量,
而是應該實踐經由戒、定、慧實修所產生的護衛力量。
只有戒、定、慧才能實實在在地護衛我們,
避免陷入內在隱匿的危機當中(諸如貪、瞋、癡等煩惱)。
4.不要讓心靈雜草叢生:一棵樹如果雜草叢生,就不可能生長。
心靈如果充滿五蓋(貪、瞋、癡、慢、疑),就不可能開發。
5.避免僵硬、幽暗的心靈:黃金一旦摻雜了五種瑕疵的東西,
就會不柔軟,色澤也不夠鮮豔。心靈一旦生起五蓋,就會變得僵硬、幽暗。
6.修行應提高警覺:慎防能言善道的人,他們善用美妙的言辭,
幾乎能讓頑石也點頭贊成;同樣地,也要慎防缺乏實修經驗,
卻又博學多聞的人。
7.難以自拔:你一旦依止一位師父就很難離開他。
如果他誤入歧途,也會對你產生不利的影響。
你不應該只聽說某人很殊勝,就去親近依止。
如果是因為名氣的關係而前往,就可能助長了他的聲勢,
如此一來會愈陷愈深。
如果淪為醜聞事件,這時受傷害的是佛教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