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社團組織
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
──法句經卷上.篤信品
中國人在新年見面時都會說恭喜發財,
發的是物質的、有形的、有限的,
而且很不可靠的身外之財。
所以佛說財產為五家所共有,
即是水、火、盜賊、惡政、不肖子;
這五種因緣隨時隨地會把身外之物的各種財產,
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因此,佛法教人重視的是「七聖財」,
即是信、戒、慚、愧、聞、施、慧等七種
道德的、心靈的、精神的、永恆的財產。
「信」是自信,知道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
是信人,用人者不疑;取信於人,對人誠實不欺。
「信」也是宗教的信仰,一般宗教信仰神或上帝。
佛教徒則信仰佛、法、僧三寶,
相信三寶能指導我們的人生方向和安身、安心的方法。
「戒」使我們在生活上不糜爛、不狂亂,
維持規律,保持健康;
在語言行為和身體行為上不自害害人,
不當做的不得做,當做的不得不做。
「慚」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足,
自知當行善而尚未行善,不當作惡而做了惡業;
知道自己的行為應該更好而尚未做到,
便有慚於己,當力求改善。
「愧」是自省對於別人未能盡責負責,
而覺得遺憾對不起,因此要提醒自己,
全心全力地關懷人、幫助人、有益於人、感恩於人。
「聞」是聽聞佛法和一般學問,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
養成隨時隨處博學多聞的習慣;
除了專業的學問,也得無限地拓展通識的胸襟視野。
「施」是給予,新約曾說:「施比受有福」,
老子說:「既以予人己愈多」,
佛說:「布施功德,第一功德」。
有東西可以布施,表示你已有福;
想布施而有所不足,
就要努力增加物質的、體能的、智慧的財富,
因此在布施的過程中,自己先有了財富。
世上最可貴的是「智慧」財,
最貧窮的是因為愚蠢而貪得無厭。
如果有智慧,不但自己不起煩惱,
而且能為別人解決問題,
所以智慧對修行人和一般人都很重要。
再說,用體能賺錢很有限,
若用智慧賺錢則是無限的,
可以 四兩 撥千斤,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這不是最好的財產嗎?
佛法雖也主張增加物質的財產,
但更重視
信、戒、慚、愧、聞、施、慧
這七種聖潔的財產。
文章來源: 淨土行者師父mail
圖枉取自:格友 黑嘉麗大德
音樂取自:You-Tube
妙音:轉貼
祝福大家 新年發大財
發七聖財 發西方淨土財 阿彌陀佛
生命電視 台中五方講堂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