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在於心靈的自覺自願

學習的快樂,首先在於心靈的自覺自願。

 

    佛門弟子道謙參禪多年,仍無法開悟。有一天,道謙誠懇地向師兄宗元訴說了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惱,並請宗元幫助他。

    宗元說:「幫助你我自然樂意,不過有三件事我卻無能為力,除此之外我都可以幫你。」

    道謙趕緊問是哪三件事,宗源回答說:「當你感到肚子餓時,我不能幫你吃喝;當你想大小便時,我不能幫你方便;當你想走路時,我不能背著你在路上走。」

    道謙聽了,豁然開朗。悟道,首先在於自己心靈的自覺自願。

    有一則寓言,說的是憨厚的烏龜生下來就腿短,走起路來步履蹣跚,他心裡十分痛苦,覺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動物。

    有一天,烏龜碰到了一個巫師,巫師對烏龜說:「我可以教給你一種法術,使你能夠跑得比兔子還要快。」烏龜聽了十分高興。

    不過,巫師又說:「你要先許下一個諾言,就是你能夠跑快後,你的一切行動都必須聽我的指揮。不管你是願意還是不願意,我說向東,你就不能往西。」

    烏龜搖了搖頭,對巫師的法術不屑一顧,轉身走開了。他明白:無論自己跑得多麼快,要是行動不以自願為前提,哪裡還談得上快樂呢?

    這兩則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的快樂,首先在於心靈的自覺自願。

    要是每位師長都以這樣的觀點去傳道、授業、解惑,許多看似無可救藥的「壞孩子」,就有可能變成「好孩子」。

    有一位老師,就因這樣的「絕活」而遠近聞名。

    一個孩子因上課時總愛提一些刁鑽古怪的問題,令老師無法回答,而被劃入搗蛋鬼的行列;一個孩子因父母望子成龍的願望過於強烈,成績稍不如意,就會受到父母的責罵,後來,他見到考試就發暈……

    這樣的「壞孩子」送到這位老師的班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後,都成了勤奮學習的「好孩子」,彷彿一朵朵即將枯萎的花朵,重新充滿了生機活力。

    這位老師的觀點,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孩子的缺點只是孩子的特點之一,將來有出息的,說不定就是今天令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壞孩子」。

    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另一個靈魂的過程。多俯下身子,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多一點言與的鼓勵,多一點平等的思維。

    關鍵是要讓孩子感到:學習是一種自覺自願的快樂行為。

 

漫步遐思錄

     培根說:「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感恩台中蕭又萱小菩薩發心打字及校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