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E書網---福德日記系列

 

作者序

        一切菩提資糧(不管是阿羅漢道或者是成佛之道),佛說有兩大類:福德與智慧,有時說是悲、智,或說是方便與智慧。意思歸納來看,如來說修行者的修學兩大項目:一是智慧;二是福德,也是悲心,或稱為方便。若從大乘的觀點來說明,智慧是徹底了悟究竟實相——空正見;福德、方便是慈愛悲憫一切有情的善心——菩提心。

        福德與智慧總攝一切佛教法門。但是我們要成就菩提,必須要有智慧(對空性正確瞭解),否則無法達成。具備了悟空性之前,更是先要累積廣大福德不可。由大悲心的方便法門,再修學智慧,才能成就佛果。沒有足夠的福德資糧是不可能修學智慧。

        善法福德的果報現行,做任何事皆有助緣,修行上的障礙也較少。相對的,福德善法不具足,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難,就算有再好的才能都很難有所成就。因此世尊強調佛子們必須累積福德資糧:「凡世上所有的力量中,福德之力最為無上;天上、人間無物勝過它,佛道也以福德之力而成就!」

        既然已經知道福德的重要了,那麼我們如何累積、長養呢?佛、菩薩早已經把這祕訣說了不知多少次,那就是「自利、利他」。

        在菩薩道上,要利他必先「自利」。若不「自利」,是無法利他。怎麼說?如果我們不親自修學佛法,並從中獲得利益,我們怎麼能吸引他人聞法呢?如果我們不持戒行,怎麼能夠教導他人不傷害自己、他人呢?如果我們不避免來生墮入惡趣,怎麼能在來世繼續幫助別人呢?所以說「自煩、自苦非賢聖法,無義相應」,「能自利者,乃得行道,修諸善本」。

        世尊不斷地鼓勵我們、告訴我們,為了一切有情,自己必須努力成佛。我們必須先具有脫離苦海的能力,否則無法幫助那些沉溺於輪迴的眾生游向彼岸。因此「夫人自利,乃得利人;不能自益,安得益人?」福德資糧是依靠著「利益有情」的慈悲心而積聚起來的,而最廣大的悲心即是願意擔負起救度眾生的責任。

        佛法上的「自利」與世俗的自私自利有很大的不同。這大差別,就在於行為初始的「發心」:

        世俗自利者的捐款,是以個人利益為出發,或是為了企業形象、避稅;佛教自利者的布施,是真心想要幫助其他有情。

        世俗自利者會為了將來的地位、財富而努力學習;而佛教自利者是為了利益他人、慈悲眾生的目的而努力學習。

        世俗自利者的動機,往往是出於自私,所以會傷害他人,自己將來也會受到苦果;佛教自利者是出於利益他人的心,因此會獲得安樂的果報。

可見,一味追求自我欲望的滿足,絕非徹底的自利。那麼,什麼是佛教自利的方法?如何做呢?

        有一次,摩訶男問佛陀:「具足幾法,能自利益,亦利於他?」佛回答他說:「若能具足十六支者,如是之人,能自他利,自生信心,教人令得;自行受持,教人受持;自行捨心,亦復教人令行捨心;身自往詣僧坊塔寺,亦復教人往詣僧坊,親近比丘;自能聽法,亦復教人令聽正法;自能受持,亦復教人令受持法;自解義趣,亦復教人解其義味;自如說行,亦復教人如說修行。若能具足十六支。此則名為自利利他。」

        在這段經文裡,佛陀很清楚地解說了各種「自利、利他」的方式。簡要地說,我們必須持戒、修心,進修德業,來改善自己的身、語、意(這是自利),我們就會有能力去影響、利益一切有情(這是利他)。因此我們要學習如何善待自己,才會有能力善待他人。如此以累積福德資糧,這才是最有智慧的自利方法!

        「自利」不僅是非常重要的修行,而且也有一種宗教上的責任──佛陀特別囑咐弟子:「能自利復能利人;展轉相利則佛種不斷!」

        生而為人的價值、意義,就是能夠自利、利他──幫助眾生,也就是成就自己。對自己好一點,每天在生活中努力修持,為自己累積福慧資糧,必能讓我們的自利、利他行更加順遂圓滿!

編者序

        這是一套海濤法師專門針對在家人而設計的佛法叢書。

        本叢書之內容,是以一天為一個單位來規劃主題,一年下來共有365個主題。印經協會預計從2009年一月至十二月,每月發行一本,共計有十二本。

        本叢書中將盡可能完整介紹佛法裡種種修習福德的方法,並力求行文淺顯、易讀易懂,希望給讀者一種輕鬆、沒有壓力的學習方式,每天只要撥出一點點時間來閱讀、思惟,就可以在生活中實踐佛教最基礎也是首要的修行——累功積德。

        雖然是以月份編排而出書,然而內文的編排卻沒有特定主題群的限制,學習上也沒有順序、次第之分,即使不按照日期來閱讀,隨手翻個一兩篇,也可以作為當天的修行參考。藉由複習過去所學習過的單元,也能提醒我們不廢弛修行、繼續累功積德。

        此外,每個單元中都附有空行,可供讀者們作為修行日記,或是補充資料的筆記。

        如果每天深入一個單元,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並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習慣且不斷地實踐善行,那麼一年下來,所累積的福德絕對是不容小覷。如果能持之以恆地修持,那麼三年、十年之後,福德將更是難以計數!

        學佛的人都知道,業果有一個特性,就是微小的因,會感得廣大的果。「業」,就像是從山上滾下來的雪球,一路上會吸引、招來更多同性質的業,其結「果」自然是非常大。

        例如有人習慣於犯下小惡、小過,乍看之下似乎不怎麼要緊,但長久下來惡業累積得越來越多,其果報將會非常嚴重!除了現世的各種災禍病害之外,更可能喪失生命,來世墮入三惡道中。

        相反的,若有人習慣於行小善,善業就會累積得越來越多,所得果報不僅有現世利益,來世也會有人、天福報。更重要的是,習慣行善的人,必然心存慈悲、利益他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已踏上成佛之路了。若能將行善變成一種好習慣,就不必刻意提醒自己該想、該做些什麼,在每天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就可以累功積德!

        期望所有讀者在閱讀書中的修持法門、智慧法語後,皆能有所體悟,將合乎正法的心態、善行落實在自己的生命裡,並能積集善因善果,以慈悲、護生的心來利益一切眾生。

請點選進入想閱讀的日記:

福德日記1

福德日記2

福德日記3

福德日記4

福德日記5

福德日記6

福德日記7

福德日記8

福德日記9

福德日記10

福德日記11

福德日記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