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一個更美好的人生(下) (系列三之三完)

創古仁波切

預約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六度的修持

「大手印」的方法是什麼?就是直接觀看你的心。

時間:2010427日 晚上7:30
地點:香港尖沙咀街坊福利會
藏譯中:堪布丹傑
整理:阿尼雪樂、美瑾、惠誠

「精進」的方法

    接著我們來談「精進」,最主要需要知道的是: 「什麼讓我們不精進? 」即為「懶惰」。為什麼我們會懶惰?這裡有幾種懶惰:

第一種是「沒有自信心的懶惰」,或者「沒有自信心的懈怠」(傳統名相叫「輕凌懈怠」):

    它指的是什麼? 例如你想說:「哎呀!我做不到。哎呀!我不行。修佛法修了半天,哎,算了!我不行呀。聽聞佛法、思維佛法,哎,算了!想也想不通,我不行的。」

    或者不要說佛法,就算在世間工作也好,做了半天:「哎呀!這個工作我做不好,做不到。」「哎呀!我不可能具有慈悲心的。哎呀!我真的不可能,我很差勁, 我真的很糟糕!」這就是你沒有自信,你覺得自己很糟糕的一種心。這其實是什麼?這就是懶惰,一種懈怠。

    那麼, 這種懈怠、這種懶惰,它有原因嗎?它沒有任何原因!事實上,你根本沒有什麼原因,讓你沒有自信,而且也不應該沒有自信,為什麼?因為就像上一期所提到,佛陀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非常好的潛能,就是成佛的佛性這樣一個潛能。所以每一個人,只要我們努力去做的時候,這項潛能都能夠開發出來。

    你聽聞佛法、思維佛法,繼續去做的話,都能夠瞭解,也都能開發這項潛能,同樣,實修佛法的時候,才能真正修到成果。

第二種懶惰是「喜歡惡行的懶惰」,或者「喜歡惡行的懈怠」(傳統名相叫「同惡懈怠」)你要斷除這種懈怠:

    當你很貪著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不好的行為,它指的是什麼?也就是:有時候我們在世間、在生活上,會喜歡做一些歸類為不好的行為,其實這也是一種懈怠,一種懶惰。

    例如:可能你很喜歡殺生,殺雞、殺魚、殺羊也好,或者你很喜歡打獵等等,可能都是屬於不好的、惡業的行為。

    當你很喜歡這種惡業的行為時,這也是一種懈怠。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是屬於「無記」,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行為。一些世間上的事情,其實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這也是一種懈怠。

    如果你總是不斷去做,這樣的惡行或者沒有意義的行為時,這就是一種懈怠,一種懶惰。為什麼?因為它會造成你修持佛法的障礙,其實你可以試著幫別人做好事,但是這些不好、惡的和沒有意義的行為,卻造成做好事的障礙。所以,不要浪費你的人生,斷除這些惡的行為或者沒有意義的行為,這是一種精進。

第三種懶惰是什麼?即為你要斷除一種「非常懶」的懶惰,或者你要斷除一種「非常懶」的懈怠(傳統名相叫「怯懦懈怠」):

    那就是懶到不管好事也好,甚至不好的事情也好,或者沒有意義的事情也好,一概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要睡覺,從頭到尾都在睡, 好的事也不做;不好的事也不做;不好不壞、無意義的事情也不去做;反正就是什麼事情都不做。

    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也不鼓勵自己積極去做什麼?完全都沒有, 就是什麼事都不去做。這是第三種懈怠, 這種很大的懶惰是我們需要斷除的。其實你應該多鼓勵自己:「咦,我可以多做一些好事,幫助自己和幫助別人的事情也好、工作也好,應該要努力去做。」

斷除懈怠必須具備什麼?

    剛才介紹「精進」的相反,就是三種懈怠,因此要斷除這三種懈怠,我們要具備什麼?要具備「精進」。有兩種「精進」:

    第一,是「盔甲的精進」:好像你穿上了盔甲, 很有勇氣,什麼事情都可以承擔、可以去做;你打開了你的心,放開了你的心,而且真正承擔這個事情──我可以做得到,我要精進去做。譬如這個好事,這個善的行為,我一定要做到;或者這個惡的行為,我一定要斷除。你好像是一位穿上鎧甲的勇士般,可以去面對。

    第二, 是「實際行動的精進」: 你現在是一位穿上鎧甲、有勇氣的勇士,接著就要有行動,真正精進地去做這些事情。透過這兩種精進,來斷除我們剛剛所說的三種懈怠、三種懶惰。

「禪定」的方法

    「六度波羅密」中,第五是「禪定」,即為「禪修」。禪定分為兩種:

    一種是「世間」的禪定,另一種是「出世間」的禪定。

世間的禪定

    「世間」的禪定,能夠幫助我們今生順遂,這比較短暫。世間的禪定,也能幫助我們的心比較平靜、不散亂,且不太有煩惱。總之不容易被情緒、煩惱所影響,就是一般世間的禪定。

出世間的禪定

    第二種是真正的、究竟的「出世間」禪定,它包含幾項特點:

    一、發心: 修習禪定的時候, 你的發心要大, 要有慈悲、菩提心。

    二、行持: 練習禪定的方式,可以依照每個人的根器,而有不同修持禪定的方法。例如,貪心比較重的人,可以觀修「不淨觀」的方法;如果發覺妄念很多,你可以修持「數息觀」,數呼吸的禪修方法;如果你發覺自己瞋恨心特別強的時候,可以多練習培養慈悲的禪修方法。

    這裡特別說一下「數息法」。我們需要修禪定,因為我們的念頭太多,煩惱太多,不管好的、不好的念頭,或者不好不壞的「無記」念頭,我們都非常多,你會發覺心好像不容易靜下來。所以這時候,佛陀告訴我們一個方法,就是數我們的呼吸。接觸佛法之後,你會看到各宗各派都有「數息」──數我們的呼吸這種禪修方法。這些方法可能大同小異,但都有一個比較相同的地方,各位可以去練習,是什麼?當你靜下來後,你的心就專注在呼吸上,只是這樣而已。

    也就是說,當你呼吸時,你的氣呼出的時候,心知道氣呼出去了;然後吸進來的時候,心也知道氣吸進來了。然後再呼出去,再吸進來,每次呼吸,你的心都覺知、覺察到你的呼吸,這就是「數息」的方法。

    但是,各位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能會發覺自己的心好頑強喔!念頭還是那麼多,就是靜不下來,但是慢慢再拉回到你的呼吸來──然後呼出去、吸進來,慢慢地你的煩惱就會減少,心比較容易平靜下來。

「般若」的方法

    最後是六度中的「般若」,也就是「智慧」。它分為三種智慧:

    第一是聽聞而產生的智慧;

    第二是思維而產生的智慧;

    第三是實際修持而產生的智慧。

    所以稱為「聞所成慧」、「思所成慧」和「修所成慧」。

聞所成慧

    首先,假若我們沒有聽過佛法,也不知道佛法是什麼,此時我們需透過聽聞佛法而產生智慧。此外,你真正在一位老師、上師、善知識面前聽聞佛法,或者你自己閱讀佛經,或者閱讀過去祖師大德的論典,你多去聽聞,無論顯宗或密宗,你的智慧就會開。

思所成慧

    無論是跟著上師聽到,或者自己閱讀到,聽聞後,你要不斷反覆去思維:「喔,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是這樣?」不斷的去思維,你最終會確定:「喔!的確, 經典所說的道理,真的是這個樣子。」當你生起這樣的信心後,這時就有思維的智慧了。

修所成慧

    有了思維的智慧,接著要做什麼?便要實修的智慧,也就是將你反覆思維得到的智慧,真正透過實際的修持,然後去實踐它,這時修持的智慧便會產生。

    這個「修所成慧」,其實它有一個很特殊的,一種不共的方法,亦是一種口訣,能夠幫助我們產生修持的智慧。這個方法是什麼?就是印度過去的祖師帝洛巴大師、那洛巴大師到馬爾巴大師,代代相傳下來的「大手印」方法,即大手印的禪修法。

    「大手印」的方法是什麼?它告訴你直接觀看你的心。

    一般來說,當我們不去看自己的心、沒有守護自己的心的時候, 便會覺得心好像很散亂,好像力量很大、很真實,好像真有一個煩惱,真有這麼一個情緒的存在。但是,大手印的教法告訴我們,你要直觀你的心,當你直接觀看你的心的時候,會發覺它沒有任何東西存在,沒有任何所謂的念頭或情緒真實的存在。這是一個很直接、簡易的方法,即是「大手印」禪修的口訣,透過這個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得到第三種智慧,我們稱之為「修所成慧」。

    這次簡略地跟大家講解「生起菩提心,讓我們的善心生起的方法」;以及第二部分「六度波羅密的修持」,我們的內容就講到這裡。

問答:

    問:當他人對你攻擊的時候,或者傷害你的時候,你可以想說「我不在乎」,你可以有這樣的心;但問題是別人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你跟傷害你,如何能夠做到具有慈悲心,而且能夠保護自己呢?難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嗎?

仁波切:

    你會發覺如果像你所說,他還是繼續傷害你,如果你想:倒不如我也傷害他的話,問題會仍然存在,還是沒有解決!因為那個人還會再傷害你。所以,你的問題是要讓那個人不傷害你,這點很重要。我們的焦點是,怎麼樣能夠避免那個人傷害你,或者避開他等等;而不只是想說, 既然他傷害我,我也要打回他、罵回他,這是沒有用的,因為他還是會繼續傷害你。

問:尊貴的仁波切,請問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如果只是覺得自己有義務及責任去做,抱著責任心而為;但是心裡卻沒有那種「我真正感受到別人的痛苦,而想要去關懷別人」的感覺,那麼這種幫助別人還具有意義嗎?謝謝!

仁波切:

    其實,你光是說:「這是你的責任跟義務」而去幫別人,就已經很棒了,因為你還記得這是你的責任跟義務。但如果你更深一層感覺到,你把它只是當成一個工作,沒有真正用心感受的時候,那時候就要提醒自己:「我應該在內心更去感受到別人的苦,然後生起慈悲心幫助別人。」這樣可能會更好。

問:關於布施,如果你的布施是增加別人的貪慾,那時該怎麼辦?

仁波切:

    的確,我們常常說布施的時候,還是要思維、要有智慧,要做一個正確的布施。也就是要好好的想一想:「我給他東西,到底是真的幫了他?還是害了他?」這是我們在布施的時候,應該要想一想的問題。

問:如果對出家眾布施,是否越多越好?

仁波切:

    和上一道題一樣,你應該靜下來,好好的思維、觀察之後再布施。

問:請問仁波切,現在世上有那麼多的苦難發生,我們的情緒也很受影響,很多時候會失去信心, 或者失去快樂、光明、正面的能量,因此,請問怎麼樣才能夠消除自己心中的悲傷,還有這種無助的感覺?而同時我們心中有很多負面情緒的時候,很低落的時候又應該怎麼處理?

仁波切:

    自己的心中有一種悲傷,或者苦痛的情緒,所以這裡的重點是,你要抓到這種情緒,然後讓這種悲傷轉化成為力量,讓它變成有功德的、有力量的;或者說,讓這些障礙變得反而是你的一種轉機,你的一個機會。

怎麼說?也就是你不要讓這些悲傷的情緒傷害到自己,反而借用這個機會告訴自己:「這反而是我更應修持佛法的時候, 更應該幫助別人的時候。」這是幫助你,更鼓勵你的一個時刻。就好像佛法裡面說,佛陀告訴我們最好的一個思維是什麼? 就是思維「無常」,而在思維無常時,我們說「無常」是什麼?它是最先開始幫助你進入佛門的一個「緣」,一種助緣。而且當你還不斷在思維無常的時候,它是整個過程當中鞭策你最好的那個「鞭策」。還有最後陪伴你得到最終的果實、成就,這樣一個東西的就是無常。

    所以當我們面對世間上,看到那麼多無常、苦難的時候,你可以想,就像佛陀所說的,無常反而能夠幫助我們修行。其實這時候,你可以翻一翻密勒日巴大師的傳記,或者很多過去祖師大德的傳記,都會看到在他的一生當中,遭遇到很多的挫折、很多痛苦,但是他能夠去面對,甚至能夠把那些痛苦,轉變成為修行上很重要的一種力量。所以,我們應該這樣去做!

    因為時間的關係,問題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迴向】

以此功德願證佛自性,

降伏煩惱怨敵之過患,

生老病死洶湧之波濤,

願度眾生解脫輪迴海。

(系列三之三完)

http://www.hwayue.org.tw/hwayue.org.tw/blog/2011/05/11/thrangu_rinpoche_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