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歡喜喜入佛門 明明白白學做人

 

20080117 佛教線上

佛門外的很多人聽說,一聽講佛法,就望而卻步。什麼原因呢?就是我們傳法之人方便不夠,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神神秘秘的樣子,把別人嚇著了。如,人家才接觸佛門,就告訴人家:你不可以吃肉,吃了會變畜生。如此等等,人家一聽,誰還敢入佛門。即使你講得對,也得區別時間、場合等,話語要圓融、契機才行,何況很多只是斷章取義,有違佛陀本懷。所以,我們在弘法時要學會恆順眾生,廣開方便法門,要讓世人了解,佛法不離世間法,佛門是快樂的凈土。這樣,人家才會歡歡喜喜進入佛門,無須你朝拉。

入門以後當如何做?這是在家佛教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我自己的學佛體會,大至概括有四點,即皈依、禮拜、供養以及懺悔。下面分而述之:

第一 皈依

 入佛門,首先要皈依。所謂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就是常常說的三皈依,如水歸海,如客歸家;,如子依母,如渡依舟。所謂皈依,不只是皈依師父一個人,而是皈依佛、法、僧此三寶,師父只是授證三皈本師,好比說是證明你已經在佛陀學堂報到了。有人說《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拜了五十多個師父,我也要到處皈依,這種想法和做法是不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向五十多個善知識請教佛法,不是去皈依,我們皈依只需要一次,佛菩薩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一次就夠了。但請教佛法就沒有這個限制了,只要是善知識,我們都可以請教,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人在生死大海中,若不皈依三寶,就無法出此大苦海。皈依佛,應生起覺悟心,當覺而不迷,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皈依法,應增長智慧,當正而不邪,從錯誤的想法、看法回過頭來,依自性的正知正見;皈依僧,應六根清淨,當淨而不染,從污染中回過頭來,依自性的清淨心。我們見到佛像、佛經以及僧人,應生恭敬心,把自性的覺、正、淨引發出來,三寶就在自性之中,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如見到丟棄在地上的佛像,我們應怎樣處理?我的師父曾告訴我:如果這張佛像是你父母的照片,你會怎樣處理?——好好地將他擦乾淨,保存起來,帶著他的西方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

第二 禮敬

最能體現禮敬內涵的,莫過於二點,一是微笑,二是禮拜。

先說微笑。我們進入寺院,首先看見的是誰?就是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彌勒菩薩兩邊的對聯最為經典: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就是表法,告訴我們要入佛門,要成為佛的弟子,就時刻要用笑臉面對眾生。我們學佛,不只是閉著眼睛唸佛,盤著雙腿打坐。對周圍的事情漠不關心,不聞不問,這不是學佛,這只是在為自已作打算。學佛,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在家里所處的角色中,像佛那樣去做,替佛接引眾生。如果有人找到我們,我們應該放下手中的事情,即使唸佛也要停下來,微笑相迎:您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幫助嗎?這樣才是佛弟子應有的表現,這才是真正的唸佛。否則,別人就會疏遠你,這就斷了善緣。

為什麼要微笑?就是要令眾生皆歡喜。《華嚴經》說:念諸佛,故生歡喜。念諸佛法,故生歡喜。念諸菩薩,故生歡喜。念清淨諸波羅蜜,故生歡喜。……遠離一切怖畏毛豎等事,故生歡喜。事事歡喜,我們就跟菩薩同行了。

再說禮拜。每週七天,不只是初一、十五才禮拜,應該每天都要禮拜。禮拜就是感恩,我們感佛菩薩的恩,就向佛菩薩磕頭;我們感父母的恩,就向父母磕頭;我們感國土的恩,就向祖國叩頭;我們感眾生的恩,就向眾生磕頭。有的人不習慣,認為向土木塑造的佛像磕頭,這是迷信,他不知道,佛菩薩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我們自己有眼看不清。土木塑像只是讓我們喜歡假相的心不至於太迷茫,是表法,是指示我們一種修行的方法,哪里是迷信?真正的迷信,是自己不明白反說別人迷信的人,那才是真迷信。磕頭不僅能消除自己的我慢心,而且能培養我們的平等無礙心;退一步說,磕頭對我們的身體也是一種良好的鍛鍊,沒有什麼不好。

第三 供養

供養最常見是用花、果、燈燭、香、珠寶等等供佛。講經說法、印送佛經也就是供養,這是法供養,是所有供養中最殊勝的供養。為什麼要供養?有人不理解,說佛菩薩又不需要你那些東西,供這些物品有什麼意義?供養是表達我們願意親近諸佛的真誠心,用這樣一片真誠心來積累自己的功德和智慧。供養物品也是表法,花果代表因果、種菩提因,證涅槃果,燈燭代表光明智性,水代表清淨,平等,香代表持戒。

說到供養,有人會想,我現在沒有錢供養,等我發了財後再多多地供養。有了這種想法,就很難做到供養。為什麼呢?人心不足,煩惱不斷,以前,沒有房子的時候,有間房子就滿足了;真的有了房子,又想有部車子,車子有了,又想要別墅;別墅有了,又貪圖更多的享受……供養的事就丟到九霄雲外了。其實供養並不需要太多的錢財,只要有知足常樂的心,就很容易做到。比如說印經結緣,如果你經濟不寬裕,拿不出錢來印經,那你可以把別人印的佛經,請上幾本,贈送給你周圍的同事、親戚、朋友,讓他們都得到佛法的滋潤,要是大家都能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這樣的供養功德也就無量無邊了。甚至於,只要你能抽點時間讀讀佛經、動手抄寫佛經,同樣也是殊勝的法供養。

第四 懺悔

懺悔的前提就是先要生慚愧心。而所謂,也就是內對不住自己的良心;所謂,就是外對不起他人。我們每天都該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有沒有值得慚愧的地方。我們一大早做早課時,就應該提醒自己,昨天的過錯今天不能再犯;晚課時同樣要反省,今天所做的一切,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麼?有錯事,就要生慚愧心,馬上懺悔,今後就不能再犯。生慚愧心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能心地清涼。因此 ,懺悔就是令已生的惡斷除,未生的惡不生。

人無完人,難免有過失,所以要懺悔。我們懺悔時,通常要念誦《普賢行願品》上的偈頌: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懺悔時就是要如是反省。

貪的日常表現就是五欲迷戀症,什麼是五欲?即財、色、名、食、睡。五欲就像一根牽牛繩,牽著我們的鼻子走,想擺脫,又怕鼻子疼。為財,就有了假冒偽劣,就有了貪污受賄;為色,主有了以權謀私,就有了出賣原則,不惜損害自己的身命,也不惜愧對自己的家人;為名,就有了明爭暗鬥,就有了阿諛奉承;為食,就有了生猛海鮮,就有了酒后協議,為此吃壞了胃,為此喝壞了肝;為睡,就有了怨天尤人,就有了懶惰散漫,而不惜放棄自己的前程,不惜荒廢了大好的光陰。因此,古大德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嗔就是嗔恨,好像世間所有的人都欠他的,為什麼不給我漲工資?為什麼不給我提升?為什麼他能發財而我很窮?……一個個為什麼,都是以為中心,從而怨天怨人,生起嗔恨。相不斷,煩惱即不斷,有煩惱就是癡!喜歡耍小聰明的人最愚癡,容易干傻事,卻又不懂得慚愧,不懂得懺悔。

是為自己的錯誤和罪過感到痛心;而是願意改正所犯的過失,並請求寬恕。常言道:彌天大罪,一懺便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懺悔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是修行所不可缺少的。但並不是說,我們因此就可以隨意做壞事,然後再去懺悔。有意造罪是要隨業受報、墮惡道的。不要等事發了才懺悔,最好是提前預防,預防的方法就是持戒,隨時要牢記戒律,不去違犯。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綜上所述,皈依、禮拜、供養、懺悔,是我們初入佛門的路徑,也是我們做人的根本。皈依不是個人的崇拜;禮拜不是盲目的迷信;供養不是錢財的交易;懺悔不是掩耳盜鈴。但願每一個初入門的佛教居士,都能明白皈依、禮拜、供養、懺悔的真實義,從而明明白白地做個學佛的人! (資訊來源:《彩云法雨》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五方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